为什么能够断章取义
望文生义的想,断章取义的意思是不读取全文,只按照需要,读取章节中的一部分,为自己所用,其意往往相反。
就“断章取义”本身,也有出处,百度百科是这样解释的。出自《左传·襄公二十八年》:“赋诗断章,余取所求焉”。指不顾全篇文章或谈话的内容,孤立地取其中的一段或一句的意思。指引用与原意不符。“义”通”意“,即意思。
断章取义,好像并不是一个褒义的词汇,也不仅仅在“章”与“义”之间,在现实之中的各个方面,都在被广泛的使用,似乎很是平常。如果不能全面系统的学习和阅读,自取自己认为可用的,或许也是一种断章取义。
然而断章取义好似也有依据,古语有窥斑见豹,以点及面,诸如此类,然而不管怎样,没有系统和全面的学习和认知,或都可以说成是断章取义,终是空中楼阁,难以成事。
然而断章取义又似乎是不得已而为之的事情。两千五百年前,庄子就有“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的感叹,以现在知识总量与那个时候相比,更是难以比较,而今天的人又如何应对呢,可能的办法,就是以断章取义的方式,取其所用,虽是无奈,却也强于不取。
不管以何种方式取了,终究要去消化吸收,时间长了,或许也能够品味出其中的味道,而发觉其中的缺失,进而要取其全部,塑其本源,或为“抛砖引玉”之举,想当年,唐玄奘就是如此。
实则“断章取义”可作为吸收之法,用于丰富自身,却不可以用作传播之法,否则会有害处。
在学习和吸收的知识中,科学技术的知识,是可以只知道结论而不管其过程的,并且将这个结论用于其他,相比之下,意识形态的知识,恐怕就不能简单的只有结论,而放弃过程,因为这些是关于人的事情,而人不管是作为个体还是群体,都区别于物而独立存在,尽管还要依托物的躯体。因此需要注意的,就是在这里,意识形态的领域。
其实“断章取义”,与其说是一种方法,不如说是一种策略,不管是方法还是策略,都只能适当的使用,有条件的使用,否则将会有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一种断章取义,编撰四库全书,也是,其特点是消灭异端。类似的,教育也有嫌疑。
教育的本质就是一种灌输,当然在灌输知识的同时,也灌输了思想和意思,而这样的思想和意思,即所谓的主流,慢慢的,通过后来的学习,才能够有自我意识。而教育的方法和策略,就是断章取义。首先由于时间和精力的限制,不可能教授全部,因此只能教授部分,而这部分的选取,就是有选择的,有目的的,这里所说的部分,不仅是全部的部分,就是在选取的部分中,也只是部分,有用的部分。这是一种策略,占位的策略。当占位一旦成为事实,其改变就难了。
连续性与一贯性,可以使得认识发展并深化,然而事实演化并非如此,阶段性发展的结果是非连续的,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需求,就选取不同的依据,就要摒弃,就要重新获得,结果呢,就是混乱。
不用回顾以往,只看近期,是是非非就经历多少的不同,而所有的这些,不能不说是教育的结果。
至此,或许可以理解,为什么能够有断章取义。是方法,是策略,是需要,是本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