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叙事结构:说起五号屠场,就不得不谈及它的叙事结构,战时和战后两条故事线,主线是战时,中间插入战后的片段,切换叙事线是通过主角时间旅行来做标记。作者冯内古特为什么要这么设计?他这么设计有什么深意呢?
他当然不是为了炫技,描写战时氛围是压抑的,如果读者读的是“战时-战后-外星”这样的一个故事,那么他会读完战时这段故事之后,对战后的其他故事意兴阑珊。两条故事线相互照应,读者不仅看到了战时的严酷,还看到了战后主角的精神创伤,这是一种平衡,读者看到了战争的荒诞,世界的荒诞,人的荒诞。
2.关于时间旅行:冯内古特在被归类为黑色幽默作家之前,一直被认为是科幻小说作家,这与他小说中的科幻元素密不可分。《五号屠场》中的时间旅行,实质上是为小说叙事服务的。这只是其中一个原因。更主要个原因是,模糊现实与幻觉世界。主角去时间旅行,表面上看是战后精神创伤,他对于战争,死亡的看法扭曲割裂,产生了幻觉,才幻想自己时间旅行。深层意义上,哪里是现实呢?战时是现实吗,胜利的一方也做了荒诞的事。战后是现实吗?自上而下的认为对德累斯顿的轰炸是正确的,这是一件荒谬的事。特拉法玛多(虞建华译)的世界是真实的吗?那里的人对于生死的看法是习以为常,是淡漠,对作者来说,这才是真实的世界。
文中有解释比利幻想的外星世界,源于一个科幻作家的小说;对女明星的幻想,一部分源于对自己婚姻的否定,另一部分源于看见海报后,见到个已经逝去的女明星,对于生与死的考量。
既然有了佐证,那么不能认为比利是精神失常,外星世界和时间旅行是臆想吗?这就看读者自己怎么想了。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
3.关于黑色幽默:表面上的黑色幽默,是每次见证死亡后,那句“就这么回事”来调侃死亡。这里无需赘述。深层次的黑色幽默是描写死亡时的客观,接近零角度叙述,貌似不夹杂任何个人情感,愈是客观就愈是主观。欲盖弥彰,客观的叙述里饱含了无穷多的悲悯,用冷漠去调节死亡的压抑,实际更显温情。贴上黑色幽默到极致的一段,电影似的倒放,所有人都不是战争的参与者,而是消解者,最终由不知情的妇女将炮弹的原料彻底分解,貌似皆大欢喜似的结局。其中饱含了多少辛酸与无奈。正过来看,无辜的妇女也成为了战争的帮凶。反过来看是极致的黑色幽默。
4.关于结尾:第一章,作者采用元叙事的手法解构了这片小说,给出了开头和结尾,这与时间旅行暗合,时间不是线性的,是离散的,所以知道开头也知道结尾。结尾是这样一个画面:几个残兵远离三天前炸毁的德累斯顿,树林里,阳光下的鸟儿对他们叫。
小说结束了,里面的情绪还在延伸,这个结尾也更能感觉到为什么要战时的故事和战后的故事同步结束。
至于里面的情绪是什么,饱含了那些深意,就由读者自己去感受吧。
最后,用小说中冯内古特的一句话来结束此文。
上帝赐予我接受我无法改变之事物的平静,改变可改变之事物的勇气,以及区分这两者之不同的永恒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