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一阁,中国历史最悠久的藏书楼,历尽千年的风风雨雨却依然散发着耀眼夺目的光芒,千年前的范钦大人建楼,千年间的范氏后人守楼,千年后的秋雨先生登楼,他们不尽相同,生活在不同的时代,有些不同的人生,但是他们却又十分的相似,他们都有一个名字叫做学者。
《风雨天一阁》是秋雨先生的著作《文化苦旅》中的一篇文章,这篇文章总共分为八个部分,层层分明,每个部分分别讲述的是不同的时期,不同的故事,看似没有关联却又关系紧密。
在开始秋雨先生的登楼并不顺利,台风带来了暴雨,天一阁被雨水洗刷,院子里已经进满了雨水,风雨的阻挠让秋雨先生只能蹚水而入,风吹的冷嗖嗖的,但秋雨先生只是说:“我知道天一阁的分量,因此愿意接受上苍的这种安排,剥除斯文,剥除悠闲,脱下鞋子,卑躬屈膝,哆哆嗦嗦,恭敬朝拜。
这是一个学者对于书籍,对于文化的敬畏,秋雨先生望着天一阁,这一看便是一眼千年。
从古至今,文字都是人类成熟文明传承的重要媒介,文字汇聚而成的书籍便更是着传承过程中的重要角色,但它却十分脆弱,它有着太多太多的生死冤家,朝廷焚书,战乱毁书,水火吞书,凡此种种一本书要流传下来着实不易,所以说二百年的积存,可散于一朝,三千里的搜寻,可焚于一夕,书籍的长久流传,需要有人愿意用毕生的心血去守护。
范钦的一生是中国明代优秀文人一生的典型象征,科举考试,登入朝堂,却又被奸人有心陷害,被皇帝越贬越远,在风尘仆仆的奔波中,他开始收藏书籍,开始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所以说范钦的一生对于我们而言也是有很大的启发的,也许你的一生都在为了所谓的公务和事业而忙碌,但是这个这些事业却往往不是你真正想要做的,不是你对这个世界做的最主要的贡献,相反很多你自己也觉得是不务正业的事情,往往是你的心头之爱,这些事业也反而是你可以成就辉煌的地方,知道自己心中真正所向往的事情,不用管外界的流言蜚语,也不用管别人的异样目光,只需要知道吾心向,地狱也是天堂。
范钦搜寻了一生,他把毕生的心血都放在了天一阁上,以至于在他生命的最后他心底所念的也是他的天一阁,两个儿子一个单独继承权藏书,一个获得万两白银,在范钦心中天一阁的分量由此可见一斑,同时书不可分也已经成为了范钦的不二家法。
就这样一场没完没了的接力赛开始了,儿子会传给儿子,儿子的儿子也会传给儿子,世世代代他们的家族都在为了守护天一阁而努力,为了保护天一阁他们定下了许多规律,子孙无故不得入阁,甚至不惜用祭祀的资格来作为要挟,在这样的规矩下,有了太多无辜的牺牲者,“绣芸”便是其中一个,为了登上天一阁去看一看那些精美的藏书,她甚至嫁入范家,可是范家的规矩,是那么的严格,禁止妇女登楼也是其中的一条家规,绣芸郁郁而终,是古代女子的悲哀,在那样一个的缺少人文气息又没有婚姻自由的年代,一个女孩子想借着婚姻来多读一点书,其实是在以自己的脆弱生命与自己所在时代的文化进行斡旋。
也正是因为范氏家族这种不准登楼不准看书的家规,使得后来可以获得登楼的资格也成为了一种荣誉,几百年间也只有十余人才有这个资格,这样的改变是天一阁终于具有了显示本事人存在意义的机会,但是这样的机会却又是那样的渺小,直到乾隆决定编写《四库全书》,天一阁才有了大放异彩的机会,因为贡献了许多本珍稀的古籍,乾隆对此大加褒扬并奖赐,这是属于范氏家族的荣耀,也是属于天一阁的辉煌。
后面的几百年间,这座古老的藏书楼又开始经历了许多不一样的折难,偷书毁书,面对小偷,面对日本人的炮弹,天一阁都撑住了,他像是一个老人,看着,承受着,它成为了最重要的文化象征,它看着后人,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书生,看着长久不灭,生生不息的中华文化,欣慰的笑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