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产品经理都有一套自己的方法论,这套方法论是通过反思日常产品工作过程和细节,从中抽象总结而出。
产品方法论最大的价值在于让我们提高效率、少走弯路。
首先产品三要素是用户、场景、需求。那么我的方法论将围绕这三个要素进行阐述。
先说用户。
《俞军产品方法论》第二章提到了“用户背后的行为机制模型”
用户偏好认知+当前场景-->期望效用-->触发用户行为-->得到使用体验-->反推出新的偏好认知。
这个行为机制模型一方面说明促成用户行为需要选择偏好认知合适的用户。一方面说明了场景的重要性,不同的场景下有着不同的期望效用,会影响用户是否触发行为。
接下来说场景。
对于c端产品,通过梳理用户使用场景,可以找到产品功能设计时的侧重点。
比如酷狗音乐:个人主页有两个标签页,分别是“动态tap”和“音乐tap”。当主态点进个人主页时,定位在“动态tap”,客态定位在“音乐tap”。
即,当本人点进自己的主页时,一般最想看到的是当前的动态页面。而点进他人的主页时,最想看到的是他人发布过什么音乐作品,以便更加直观方便的进行收听。
再比如b站:当用户在客户端中查看up主的主页时,视频排序规则为按最新视频排序;微信分享到h5页面后 ,当用户在h5页面查看up主的主页时,视频排序规则为按最热视频排序。 这种做法可以让被分享人看到up主的代表作品,从而达到更好的拉新效果。
对于b端产品,如果产品经理不再功能设计前回归场景,业务就无法达成闭环。
梳理场景的方法:先用场景七要素或5w1h分析法描述单场景(某用户,在某环境,出现某时机,带着某目标,采取一系列动作,和某介质交互,完成某任务)。再根据业务流程图,将单场景挨个归类业务节点之中。最后基于场景拆解用户需求。
最后说需求,如何给需求池排序。排序遵循由颗粒度由粗到细的原则。
第一步要判断需求是否符合公司的价值主张。saas产品虽然应该尽可能满足每个用户的个性化需求,但是不应该包含与价值主张完全不一致的需求。
第二步,判断需求的用户价值与商业价值。通过四象限法则,用户价值为负,无论商业价值多大,需求都不能做。
第三步才是需求优先级排序。首先可以根据kano模型,判断产品当前所处的阶段。萌芽期做基本需求,发展期做期望型需求,成熟期做兴奋型需求。
第四步使用重要紧急四象限确定具体排期。
用户场景需求都梳理好了,进入产品设计阶段后产品经理还要考虑如何更多地触发用户行为
这时可以用到福格行为模型,福格行为模型指的是,要想使用户触发一个行为,必须同时具备三个要素:“动机、能力和触发器”。动机是用户想要去触发某件事的直接原因。因此设计产品功能时产品经理需要去思考:这个功能解决了用户的什么痛点。能力,用户是懒惰的,繁琐的操作步骤很可能劝退用户,在这里,要使你的操作流程尽量达到最短路径。触发器,当动机和低操作成本满足后,让触发器从背后退用户一把。比如确认购买前的优惠倒计时,中午点外卖弹出的优惠券等。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琐碎的方法论,比如swot分析模型,pest分析模型,aarrr漏斗模型,mvp敏捷开发。在此就不一一列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