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长 黄 秋 贵
编者按:本文讲到的越军阻击站,是一种分散的,依托有利地形的,以突然杀伤对方有生力量、迟滞对方行动为目的的小型阻击战。我军在中越边境自卫还击作战中,经常遇到这种情况,尤其是穿插迂回部队遇到的更多。对这种敌人作战,思想上不能麻痹大意,战术上也不同于一般的进攻,而有它特殊的规律。本文比较充分地介绍了敌人这种阻击战的特点和我军对付的办法。
在中越边境自卫还击作战中,我团的主要任务是机动作战,先后参加复和、高平、广渊、重庆四个地区的十次战斗,历时二十六天,全团荣立了一等功。由于穿插迂回行动频繁,途中遇敌阻击较多。十次战斗有五次就是在遇敌阻击的情况下展开的。我们在上级的正确指挥下,从敌情、地形的实际出发,认真贯彻毛泽东军事思想和作战原则,运用灵活机动的战术,取得了历次反阻击战斗的胜利。回顾战斗实践,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研究敌情、地形,作好反阻击的歼敌预案
凡事预则立。军事指挥员对战斗中可能发生的情况,尤其是对敌人的兵力部署、战术特点以及地形条件等,必须有详尽的了解,并作出切合实际的分析和判断。只有这样,才能对战斗进程作出科学的预想和正确的预谋。这次自卫还击作战之前,我们组织连以上干部和机关干部仔细研究了越军作战的有关资料,使大家了解到,阻击是越军惯用的战术手段之一。部队入越作战后,亲眼看到作战地区山高坡陡,草深林密,绝壁多,道路少而狭窄,便于越军采用阻击战术。因此,团每次受领任务后,都十分注意分析在什么地方可能遭敌阻击,并作出了反阻击的歼敌预案,以便在遭敌阻击时,不至于措手不及。三月一日,我团奉命从高平奔袭广渊。接受任务后,我们认真察看了地图,发现在必经的高广公路弄瓦至无喧地段的两侧,几乎都是陡峭石山,判断越军很可能在该地段对我进行阻击。于是,在部队乘车开进的情况下,把师加强我团的85炮连和团属82无座力炮连、高机连各一个排配属给前卫营,使之在遭敌阻击时,能够单独作战,迅速发挥火炮威力,打掉敌人的阻击火力点。同时指示该营在路过该地段时,要特别加强侦察,组织搜索。果然不出所料,前卫营进至无喧时,遭到越军预先布置的阻击。由于该营预有准备,在较短时间内便充分发挥了火炮的威力,打掉了敌人阻击火力点,因而保证了全团和师主力按时到达指定位置。类似这样的反阻击预案,共做过四次,这对于取得反阻击战斗的胜利起了重要作用。
二、指挥靠前,沉着果断
战场上的情况是千变万化的,常常出现一些我们预料之外的事情。尤其是战斗打响后,敌我态势不断变化,因此,迅速查明情况,是实施正确指挥的基础。团以下指挥员靠前指挥,可以直接观察战场,及时掌握与处置随时变化的敌我双方的有关情况,弥补事前对敌情和地形不甚明了的弱点。在情况突然发生、地形生疏的情况下,尤需如此。对越军的反阻击战斗,往往是在比较突然的情况下进行的,基本上属于后发制人。打这样的仗,指挥靠前,沉着果断,就显得更为重要。我们的具体作法是:团指、营指、连指在开进中分别随前卫营、尖兵连、尖兵排跟进;进攻中分别随主要方向营、主攻连、尖刀排跟进。前卫营和尖兵连、尖兵排分别加强有团、营、连的干部,在战斗过程中,遇到棘手问题及时协助处置,这对提高下级指挥员的组织指挥能力,鼓舞部队斗志,是很有必要的。例如我团在攻歼无喧守敌后,部队进至菲张,突然遭到越军在山垭口、公路两侧高地上设置的三面交叉火力的侧射、斜射和倒射,猛烈的火力使我担任尖兵连的第一连一时难以抬头。在这关键时刻,团主要领导同志和一营营长冒着弹雨,亲到前沿阵地观察,迅速查明了越军火力配置情况和该地域地形特点,作出了侧翼迂回、近战歼敌的作战方案,并组织了步炮协同。战士们看到团营首长和大家在一起战斗,敢打必胜的信心更加坚定。经过近两个小时的激烈战斗,把敌人六个火力点全部打掉,以较小的代价取得了胜利。
这里有必要指出的是,指挥员不但要靠前指挥,而且要格外沉着果断。尤其是在敌情较为严重,部队出现伤亡时,如果慌了手脚,拿不出主意,或简单急躁,莽撞行事,都会给部队带来严重后果。
三、步炮协同,密切配合
我团在反阻击战斗中,所以能五战五捷,一条重要原因是步炮协同得好。以六连反同厄阻击之敌为例:三月二日,六连沿广渊南侧公路搜索前进至同厄西南山垭口时,遭到敌前、左、右三面火力的猛烈袭击。为扭转被动局面,连当即命令配属该连的82 无后座力炮和重机枪实行火力反击。紧跟在六连后尾的师加强该营的85炮连也迅速占领阵地,主动向六连当面之敌射击,摧毁和压制敌十二个火力点。一排在炮火掩护下很快抢占了有利地形,立即对敌进行火力反击,并用曳光弹为85炮连指示目标,彻底摧毁了敌人八个火力点。与此同时,二、三排也迅速抢占了右侧两个高地。二排代理排长王息坤带领四班潘细腊小组在抢占右侧高地时,发现该高地北侧十余名顽敌正准备用火箭筒向我85炮阵地射击。潘细腊等同志不顾自己危险,立即向敌猛烈开火,将敌全歼,保护了85炮连的安全。这一仗由于步炮协同,主动配合,使六连变被动为主动,在兄弟连配合下,先后摧毁敌火力点二十多个,歼敌一百五十余名,其中二排歼敌六十三名,战斗英雄潘细腊一人歼敌二十二名,打了一个漂亮的反阻击战。
这一仗,如果没有我炮火的有力支援,则六连在敌密集火力下,就难以抢占右侧高地,近战歼敌。同时如果六连或二排不及时穿插迂回到敌人侧后,为炮兵观察炸点,指示目标,并在发现敌人企图袭击我炮阵地时,主动将敌歼灭,那么我炮兵也难以达到准确的射击效果,甚至会遭到敌人的的袭击。正因为步炮协同如此重要,所以我团每战都注意给前卫营或主要方向营配属以足够的炮兵。实践证明,这是行之有效的。
四、小群多路,抢占要点
这主要是讲反阻击作战的战术手段。越军迟滞我军行动的阻击火器,多配置在公路要道和山垭口两旁,隐藏在陡峭山壁上的自然洞穴里,树丛深草里,或者是预先构筑的壕沟和暗堡里。这些既设火力点,一般都具备以下四个特点:(一)兵力不多,火力猛烈,有些可以相互支援配合;(二)藏于暗处,不易暴露,它能看见你,你难看见它;(三)分散配置,点与点间距大,不便我合围聚歼;(四)退路较多,便于溜走。对这样的敌人作战,如果我战斗队形过于密集,兵力过于集中,势必在敌人的弹雨面前吃大亏。因此,我团在反阻击战斗中,在保证整体上兵力优于敌人数倍的前提下,在兵力的具体运用上大胆采取了小群多路、翼侧迂回、抢占要点的战术手段,取得明显效果。我团三营攻占班占西侧244高地及其附近无名高地时,就成功运用了这一战法。
244高地,位于复和通向广渊的公路左侧,距复和约三公里。这里四面环山,地势险要,是复和至广渊的咽喉要地。越军战前用了两个多月在该高地及其附近构筑了明暗地堡、盖沟、掩蔽部和上、中、下三层环形堑壕,堑壕层层相连,壕壕相通。高地和公路东侧三座陡峭石山上,越军还设置了由高射机枪、轻重机枪、火箭筒等轻重火器组成的十余个火力点,形成了三道阻击火力网。越军五六七团三营凭借这些坚固工事和完整防御体系,企图卡住复和至广渊的通路,阻止我军进攻。三月二十一日拂晓,担任我团前卫的第三营从复和出发,沿三号公路向弄哥地区攻击前进。当尖兵连七连进至244高地东侧时,该连后尾与随后跟进的营主力,几乎同时遭敌数十个火力点的阻击。随三营跟进的团指挥所也受到敌火力严重威胁。在这样的紧急时刻,我七连趁浓雾作掩护,以三个排分左、中、右三路抢占公路左侧无名高地。针对敌人火力点的具体分布位置,各排又各分成两路、三路甚至四路,由两三个人或由五六个人负责包干消灭敌人一个火力点。这样一来,敌人的火力点顾左顾不了右,顾前顾不了后,顾下顾不了上,一下慌了手脚。七连指战员一举歼灭了敌第一堑壕的六个火力点。此后,连又令二排向敌第二道堑壕行正面攻击,令三排七班八班沿堑壕分别从高地东南东北两侧迂回敌人。二排接令后,再次兵分三路,四班在正面牵制,五班六班沿左右两侧直插敌人火力点上方,用手榴弹炸掉敌人火力点。与此同时,原在二排右侧攻击的一排在攻上山头后,也由北向南对244 高地之敌实施卷击。在七连抢占山头的同时,营又令九连在244高地左侧的无名高地分左右两路向上攻击。营指率八连三排和重机枪排跟进。团也及时组织炮火压制和摧毁公路右侧石山上的敌火力点,支援七连战斗。这一仗打得干净利索,一个半小时内攻占敌三座山头,拔掉敌火力点三十余个,共歼敌一百四十余名。
可以设想,要不是当时我三营果敢采取小群多路、侧翼迂回、抢占要点的战术手段,则该营部队在敌四面密集火力面前必将遭受重大伤亡。
五、前仆后继,不怕牺牲
我团连续作战二十六天,除了行军就是打仗,基本上没有得到休整,有时还吃不上饭,喝不上水,甚至一连几个晚上睡不成觉。加之越南气候变化无常,时晴时雨,时冷时热,给部队行动增加许多困难。“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白天一身汗,夜晚打冷颤”。这就是当时的真实写照。就在这样艰难困苦极度疲劳的情况下,我团没有一个人后退,没有一个人掉队,做到上级指到哪里,就坚决打到哪里。
二月二十五日清晨,团令一营由巴嘎向316 高地推进。这以前,他们已经接连打了好几仗,六个晚上基本上没有休息,部队极度疲劳。当他们到达316高地时,上级又命令他们向435高地前进;进至435 高地后,又受命向克马诺穿插。任务三次改变。该营从早上六点半出发,六次翻山,四次蹚水,急行军十一个小时,不少同志有时甚至晕倒在地,但大家毫不叫苦,坚持前进。部队插到班姆时,突然遇到敌侧翼火力阻击,被阻在山下。营当即命令一连、二连各以一部分兵力从左右两侧迂回上前,消灭阻击之敌。二连三班在班长杨建的带领下,不顾疲劳,像几只小老虎一样从侧面扑向敌人,打掉敌两个火力点,毙敌六名,顺利掩护全营通过并按时到达指定位置。三月二日,六连一排在同厄反阻击战斗中,被敌三面火力压制,伤亡较大,但他们不怕牺牲,前仆后继。一班副班长周正国冒着密集的子弹,带领三名战士在敌火下抢占公路东侧乱石堆后,见8号高地山脚一个敌火力点正疯狂向一排扫射,严重威胁着全排安全,便命令一名战士用爆破筒把敌火力点炸掉。这个同志向敌火力点前进不远就中弹牺牲了。周正国一跃而起,拾起爆破筒继续向敌火力点扑去,到离敌二十米处,又不幸中弹负伤,但他忍痛继续向敌火力点爬去,在距离敌火力点七、八米远的地方连中数弹壮烈牺牲。已经腿部负伤的新战士张国强见此情景,怒不可遏,立即向敌火力点爬去,连投两弹,终于将敌火力点消灭。与此同时,在另一侧攻击前进的火箭筒一班长梁立友,在腹部负重伤、瞄准镜被打坏的情况下,坚持不下火线,忍着伤痛发射,摧毁敌火力点两个。一排战士临危不惧,打得英勇顽强,消灭了阻击之敌,有力地掩护了二排抢占要点,对夺取这次战斗的胜利起了重要作用。
实践告诉我们,要打好仗,非有一个优良的战斗作风不可。这样,打起仗来,才能要撒撒得开,要捏捏得拢,攻必克,守必固,战必胜。
(备注:此文刊登于解放军军事科学院主办的《军事学术》杂志1979年第七期第18至21页。由时任54军162师485团副团长兼参谋长宋德开在部队对越作战归国后在南宁具体组织,由时任485团报道组成员、三营营部书记赖纯红执笔完稿,并以团长黄秋贵名义公开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