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不快乐,除了病痛和经济问题这类极为客观的因素之外,不快乐的原因主要还是主观因素。
人在潜意识里都有被人认可的追求,特别是亲近的自己在意的人。这个跟要不要做自我没有关系。
所以关系越亲密,我们越容易互相捆绑,强行加自己的意志于对方,以人本主义的心理学是很反对这一点的。这也是我们最常见的容易受伤和伤害到别人的原因。我们甚至会忘记生活的意义和那个本真的自我。这可以说是绝大多数不快乐的根本原因。
快乐的秘诀是心灵成长。
如何做得更好呢。国内著名心理学家武志红老师在他的《愿你拥有被爱照亮的生命力》讲到心灵成长的六个最重要的方面。
一是成为自己。成为自己比被人认可更重要。成为自己可以说是我们生命的真正的内在动力。
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代表人物马斯洛称,人类五个层次的心理需要分别是饮食与性的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需要,自尊需要,以及自我实现的需要。最后这一条自我实现的需要就是成为自己。这个“自己”可以说是以往所有生命经验的总和。
无论是正面还是负面的希望被人认同的潜意识,都不能够成为阻碍自己成为自己的理由。
二,是要善待我们与生俱来的那个精神胚胎。
很多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都已经清晰地论证过,简单来说,我们每个人从出生那一刻起,就随着自己的身体,带来了一个内在的精神胚胎。
但是在长大的过程中,往往是最亲近的人,包括我们自己,逐渐地压迫甚至损毁这个精神胚胎的发育和成长。
我们从小到大,没一步行动,通过观察,模仿,思考,学习,逐渐解锁一个又一个心灵密码。我们有自己的特定能力,但很可惜在大多数情况下,遭到身边大人们的破坏,就没有发育的机会,从而现种种问题。我们可以看到那些有着良好感觉的孩子都是因为精神胚胎得到了及时的保护。
如果我们错过了幼年童年少年期对精神胚胎的呵护,现今也不要放弃,而是应该尽全力去重新爱护它。
三,重视关系,现代客体关系心理学认为,每个人都有内在的关系模式,这个关系模式决定我们与他人,以及社会的相处方式。
爱是深深的理解和接受。不要强加意志给别人,也不要太过被动地接受别人强加给我们的意志。保持独立和自由的人格。
与人建立稳定却独立的关系。亲密但不是丧失自我。
有一项残酷的研究发现,如果没有与父母或者其他亲人的皮肤的接触,婴儿的夭折率高得可怕,即便生存下来,他们的智商和情商都会处于很低的水平。爱与稳定的关系不仅是快乐的根基,甚至是生命的根基。脱离了别人,完全孤立的人是不存在的。
不稳定的关系给成年人也会造成极大的伤害。建立一个好的内在关系模式,从而投射到外部健全的人际关系上,使我们快乐的生活基础。
四,用心灵之眼,看破一切泥沼一样的关系的迷雾。
武志红老师说,一个人怎样对待你,其实反映他的内心,同理,你怎样对人也反映了你的内心。投射与认同,是人际关系中重要的心理互动机制,多多审视关系,适当放下不健康,丧失了精神内核的关系。这是我们与世界相处的基石。逐渐获得一些新的良性的互动机制,内在关系模式就逐渐发生改变。
不要伪装自己。懂得自己也有脆弱的时刻,不要嘲笑弱者。努力帮助别人,也是善待自己的方式。
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描绘道,自我实现者的一个人格特征是一方面嫉恶如仇,另一方面对人性的脆弱又无比包容。这是真正的坚强和强大。这样的人更容易快乐,无所畏惧。
五,做出正确的选择。爱与不爱都是你的选择。幸福和不幸福,快乐和不快乐有时候都可以算是一种选择,而非是运气。
准备好积极乐观的实证预言。在遭遇打击和挫折中,努力将事情拉向积极乐观的方向。主动推动自己的人生往快乐的方向发展。
自我实现的预言,也是内在关系的一种对话。
第六,学会自己寻找答案。
为什么呢,因为答案很多时候其实就在我们自己心中,迷茫的人不太都容易去追问和探求自己的内心。
有一句话说的很好,命运不是发生在我们身上的事,事实上它更接近于我们自身的某一些组成部分,德国哲学家席勒说,命运是我们运用洞悉力和对爱的规律,对事情作出的反应。
所以很明白了,看上去是偶然的外在力量,其实确实我们的思维形式常常请到我们的生命中来的,从而塑造了我们的“命运”。
既然如此,邀请那些快乐的事来到我们生命中吧。
减少沉溺性的情绪发泄,纵然是在原生家庭中受到伤害,导致一定程度上的人格和性格不够完善,我们仍旧可以通过后面的努力使之完善,只要我们不拒绝成长,我们就可以通过努力使自己变成一个健康健全并且快乐的人。
原生家庭即使重要,但长大后与父母的现实关系的重要性也远不如我们的内在关系模式重要了。内在关系模式才是真正的根本,所以,快乐由我们自己决定。
对于外部条件有的缺憾,也不要本末倒置地过分重视,很多时候,外在条件的不够良好,只是很多人逃避内在自卑的工具,我们要看清问题的本质,对于自己可控的局面,要耐心和认真地争取往好的方向发展。
最后,对获得爱和认可,我们树立信心,并且努力。
那么,快乐就会源源不断地来到我们身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