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题准度
二、理解题目的完整含义
命题作文的题目,题眼往往不止一个,因此审题时需要关注整体,探究题目各部分的内在联系,挖掘题目蕴含的隐藏信息,这样才能准确立意。如“谢谢你,使我成为更好的自己”审题立意时,“谢谢你”“使我”“更好”“自己”等都要兼顾,缺少任何一个要素都会失之偏颇,造成偏题甚至跑题的情况。同时还要辨析两个短句之间的因果关系,“谢谢你”是因为你“使我成为更好的自己”。
把握关键词的要义关键词是精准立意的钥匙。
就关键词的位置而言,有的关键词是中心词,有的是修饰语;就词性而言,包括副词、动词、形容词、名词、连词、数量词等。
l.副词
副词在题目中的重要作用是不言而喻的,这一点在语文课文的标题中时有体现,比如《再塑生命的人》《走一步,再走一步》中的“再”等。
这种情况在中考作文试题中也屡见不鲜,比如“这事,真带劲”(2019年上海市中考作文题)、“真的有意思”(2019年江苏盐城市中考作文題)、“我从未停止追梦的脚步”(2019年湖北襄阳市中考作文题)。
“真”“真的”表示程度,“从未”表示时间的延续性,这些在作文中都要体现出来。义如“我终于回来了”(2019年北京市中考作文题),此题目中“终于”一词,提醒考生写作时要体现某种过程的艰辛,即要求文章写出波折和突破困境的原因、方法等。
2.动词
动词往往是作为核心词出现的,常常与文章的主要内容密切相关。
如“顶出一个春天”(2019年江苏扬州市中考作文题),暗含遇到障碍以及克服困难的艰辛,写作时须突出“顶出”的内涵。
又如“想写你的名字”(2019年湖南衡阳市中考作文题),题目规定了写作的重心在“想”,需要在作文中把“想”的原因表达充分。
3.形容词
形容词主要用来表示人或事物的性质、状态、特征,常用作定语,也可用作表语、补语或状语。
在题目中,形容词往往起着限制、修饰的作用,也暗示情感、态度的倾向,决定选材方向。
如“最好的作品”(2019年福建省中考作文题),此题目中的“最好”一词,明确了写作对象,也暗含了出题者的情感表达意图。这个题目很容易让人联想到语文课本中的一篇文章《我一生中的重要抉择》,“重要”一词同样关乎素材的选择。
4.名词
名词不但能作为中心词出现,还可以作为修饰语出现,题目中名词的作用也不容小觑。如“我心中的宝藏”(2019年四川达州市中考作文题),“心”告诉我们,这个“宝藏”不是具象的,而是与心灵和精神相关联,倾向于打造真善美的精神世界的宝藏。再如“二十年后的遇见”(2019年山东威海市中考作文题),“二十年”一词要求考生考虑到时间带来的现实生活的改变,以及由此引发的感慨。可以写实,叙写亲眼见到的别人历经二十年到如今的“遇见”;也可以展开联想,想象自己二十年之后的“遇见”。5.连词
使用连词的题目,要斟酌所选素材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有时甚至需要把思维延伸到题目之外。
比如“因为有我”(2019年广东深圳市中考作文题),在表达自我的同时,不要忽视事件的开端、发展和结局都要与“我”有因果关系,选材时要慎重取舍。又如“你的和我的”(2019年江苏南京市中考作文题),在提示语中,强调了两代人的不同,可以据此联想立意写两代人的区别,也可以从“和”人手,写相似点。总而言之.要写出两者之间的关系。
6.数量词
数量词往往起限制作用。如“这一次,我是主角”(2019年云南省中考作文题),“这一次”规定了所选事件的数量。又如“那份不一样的真情”(2019年四川广安市中考作文题),“那份”缩小了写作范围。这类限制词,表面上看似乎限制了考生的思维,实则能在紧张的考试时间内帮助考生迅速确定立意,冈为专注一个角度比处处开花更容易写出有深度的文章。
例:原来,平常也可贵
详略安排
思考:《原来平常也可贵》该怎么安排详略?
谢谢你,使我成为更好的自己
选材精度
通过什么故事传递感悟。
如果能避开扎堆的题材,尽量避开;
如果没有新颖的题材,尽量有不扎堆的视角;(逆向、选取一个事物作为线索……)
如果没有新颖的题材,一定要有精彩的细节。
精彩源于真实。
结构法度
故事完整性
[if !supportLists]一、[endif]时序顺进式
开头(引出故事)→故事主体(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结尾(抒情或议论点题)。
表达厚度
写作情景化
四要素:在哪里,谁,干啥,还有谁。
在哪里——环境描写——告诉我们在哪里。
谁——肖像描写——告诉我们主角是谁(正面写)。
干啥——动作描写——告诉我们在干嘛。
还有谁——侧面描写——配角,完善整个情境。
(还有谁不一定是人,当我们要表现孤独的时候,可以写动植物)
六个“二”工程,(两次以上外貌描写、两次以上神态描写、两次以上环境描写、两次以上细节描写、两次以上心理描写。)
故事中的人物要有血有肉,形象丰满。)
凸显立意的金句。
书写美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