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是性格养成的阶段。年轻人很容易接受环境的影响。难道我们应该确认一下下一代听取别人随意杜撰的故事,从而给他们的心灵留下有悖于我们初衷的思想吗?
——柏拉图,《理想国》
现在我们面临一个教育多样化的时代。虽然这样的教育环境不乏可取之处,却与社会的福祉相悖,因为这样的教育破坏了教育学生的共同基础,也抛弃了任何社会都需要的共同的远见卓识。
——《自由社会的通识教育》
哈佛初创之时,接受大学教育还只是上层社会成员的特权。
当然,不是每个人都需要进入研究型大学接受高等教育。
进入大学的学生都是社会的佼佼者,他们年轻,聪明不凡,他们的未来目标就是成为各地区,各行业和各自生活领域中的出类拔萃者。
埃里奥特最终完全打破了公共课程的结构,发展了研究生院,并且允许本科生自由选课,洛厄尔对此持反对态度。
埃里奥特的改革也付出了代价。 新的教学方法带来了学生知识结构的支离破碎和不同学生在学习进度上的差异,这些都破坏了原有教学组织的完整性。 后来洛厄尔提出了改革方案,至今仍然是哈佛的教学模式,在我们这个复杂的现代社会里,通识教育的最佳方式就是培养学生‘广泛涉猎,学有专攻’的知识结构。
悬而未决的问题是,他希望教师具有异乎寻常的清晰思维,入目三分的言辞和激情四溢的表达。
关于同时课程学员设立4个宽泛的学科大类,要求学生根据一些严格的规定,在每个领域中选修课程,这学科大类包括1,语言,文学艺术和音乐。2自然科学3, 历史政治和社会科学,4,哲学和数学。
二战后,在哈佛和其他地方,对课程问题研究的深入及其体现出理想主义都是空前绝后的,1945年出版的《自由社会的通识教育》后因装着而被称之为红皮书。
该报告涉及的话题超越了哈佛和其他大学学生应该接受怎样教育的问题,他指出了整个美国教育制度应该采取什么措施,以避免重蹈历史上曾经的文明被毁灭的覆辙,报告认为,通识教育不是一般意义的知识教育,同时也肩负着特殊的使命,他需要将学生塑造成为有责任感的成人和公民,同时培养学生完善的人格和认知自我及世界的方法。 通识教育具有独特的视角,一个成功的民主制度,需要最大多数的人们共享高尚的人格和正确的世界观,任何简单的事实都不能构成通识教育的内涵,公民社会需要不同背景的人们具有共享价值观。
红皮书涵盖了三个学科领域,人文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1945年大学课程虽然挣脱了极权主义的一藩篱,却未能建立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尽管学生认同通识教育课程的教育目标,但是他们讨厌课程刻板的组织方式。
通识教育应该设法找到一个能统揽全局的逻辑体系,一种强有力的认知架构,足以为整个教育制度提供目标和指引,这种逻辑体系还应该融合美国精神的元素,特别那种追求各异却依旧精诚合作的精神,也就是说,相信人类精神的价值和意义不随人们理解的不同而有差异。
价值观根植于事实,在一定意义上人类的思想也是自然的一部分。
现在实施通识教育课程时,大家可以达成这样的共识了,责任感和公民意识的培养是大学教育的核心问题。
核心课程旨在向学生介绍教师们认为对本科教育必不可少的各知识领域的方法。这些课程需要向学生展示这些领域中有哪些知识?他们的研究形式是什么?各自的分析手段有何差异?这些知识是如何被利用的,他们包含什么样特定的价值观?核心课程中各领域科目或子科目在地位上是平等的,因为虽然是课程名称各异,但他们都强调特定的思维方式。
核心课程建立了许多充满想象力的科目,同时吸引了教师队伍中出类拔萃资深成员,走上讲台而听课的学生资源也十分广泛。
有一个独立的核心课程领域道德推理,本来是为了体现培养价值观的教育思想,但道德理解的教育同时也割裂了他与其他核心课程的联系。
通识教育让人的思想更自由,心灵更高贵,这一直是哈佛教育的基本原则。
萨默斯提出了一个深层次的问题,什么知识是重要并且必须教会学生的,未来的哈佛学生能学到的共同知识体验,到共同教育学会判断文明成果的方法吗?教授和学生头脑是否还有知识精英的思想。
哈佛课程很少帮助学生把我们共享的文化遗产,运用到对当前有争议问题的思考和讨论中,学生只是在课外活动中争辩和讨论公众感兴趣的话题。
尊重人就应该维护其人格,应该从言辞而非表面评判一个人,美国人民应当拥有共同的价值观,而不是试图消除种族或宗教的差异。
哈佛如此大动干戈的推行教育国际化,而其培养的学生,都将是这个伟大民族国家的公民。
哈佛的学费非常贵,因为那里有最好的师资,图书馆和研究设施,他甚至一直反对给参与体验式学习的学生以学分,现在的哈佛却把留学经验作为获取本科学历的基本要求。每个哈佛学生应该掌握的,不是在国外学习的具体课程,而是重要的国际经验。该报告甚至反对学生想到了英国牛津剑桥这样的地方学习国际经验,因为有意识的鼓励到非安格鲁文化背景和第三世界国家,要比到英格兰或澳大利亚这样的国家,更能提高学生的全球化素养。
考虑到留学地点所在的地区舒适度和留学目的的方面的千差万别,这样的体验式课程设置有一定的缺陷和违背学术规律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