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舍离》
作者:山下英子(日本)
推荐原因:人生的每时每刻都在选择,要么主动选择,要么被动无意识选择,每时每刻都有舍有得。本书可以帮助我们把:家里的物品,不需要、不舒服、不合适的情感和被父母强加的价值观,都可以通过分离和舍弃,让身心变得轻松起来,慢慢地让一些“奇迹”发生,让人生因而发生巨大改变。本书指向行动,可以让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断舍离的能力。
阅读原因:爱囤东西星人十分需要断舍离这项技能,哈哈哈哈哈哈。
本书阅读笔记:
0-1
放手一个无用之物,就腾出一点空间。
处理一件多余之物,就减少一份负担。
减少一次浪费,就恢复一分精气神。
然后,
翻开人生新篇章。
0-2一些案例的图片
第1章
你之所以无法放手的原因
有一个需要切实认清的现实:
我们身处“物质过剩”的世界。
明白自己“不能收拾家务”的心理机制,
重新审视自我的物质观,
为断舍离的实践活动装上助推器
1-1我们总是喜欢囤货、无法舍弃的主要原因有以下三点:
消费型社会里洪水般的物量
物品被过度制造、被过快流通的物理性原因。
对居住空间的考量不足
虽然具备丰富的家装知识和收纳整理技能,但对于舒适生活所需要的物品数量的估测和考量不足。
上个时代的价值观
现代的生活方式和物品产出数量已非昔日能比,然而我们依然会受到来自父母或是上个时代的价值观——“太可惜了”“不能搞浪费!”的影响,因此这属于观念上的原因。
(感想:我大概是第一种和第三种了)
1-2那些常常抱怨“还是无法放手……”的人大致有以下三类:
逃避现实型
这类的人,一般因为工作繁忙,待在家里的时间少,所以整理家务的事情总是推后进行。乱七八糟的家让人心情也很糟糕,就更不愿意待在家中,陷入了恶性循环。
执着过往型
这类的人总是珍藏了很多以前的相册、信件、纪念品等旧物。他们不愿意直面现实,总是沉湎于过去快乐的时光。
忧虑未来型
这类的人总是担心“没有某个东西会发愁”,总是不停地为不知何时才会发生的未来事件储蓄物资。这也是三种类型中人数占比最多的一类。
这三种类型的人共通的一点就是“对时间的意识比较淡薄”。
其实,在日常生活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时间感。但我们时常遇到时间感的平衡被打破的情况,此时我们的内部时间轴就会出现某种错位和偏差。
(感想:我觉得我三种情况都有一点,忧伤,哈哈哈哈哈哈)
1-3
在进行取舍时,我们应该挑选出有质量的东西,将物品压缩到能够建立和保持一定社会关系性的量即可,这样才能找回我们曾经失去的健康美丽的空间,才能从最本真的意义上珍惜事物、热爱生活,并不是随意地、不走心地囤东西、扔东西。
1-4我们本来就拥有以下三种自由:
放手的自由
保留的自由
取舍选择的自由
因此,我会再三地告诉今后准备努力实践“断舍离”的人:
如果你不想再吃了,
如果肚子已经吃得饱饱的,
那就应该放下碗筷,不多吃也没问题。
因为,吃不吃饭我做主。
如果你不想再穿了,
如果这件衣服已经让你厌烦了,
那就应该脱下衣服,不穿也没问题。
因为,穿不穿我做主。
第2章
这就是断舍离的工作机制
具体应该做什么,怎么做呢?
根据八个技巧和五个收纳指南,
了解断舍离的工作机制和“放手”的效果,
刷新对物质的观念,
就会迫不及待地想要清理杂物
2-1其实确切地说,应该是“想要在未来重新找回健康的居住空间,最开始就不得不扔掉大量的东西”。也就是说,断舍离是具有体系和系统程序的。
而如何扔东西,也需要合理的方法。
在对居所杂物进行断舍离的同时,脑中也要进行断舍离的作业,即进行思想观念的整理。这样可以对我们自身进行“体质改善”,改变我们无法放手,总是囤积货物的毛病。
比方说,我们“为了减肥”“为了护肤和健康”,要控制饮食,多排出宿便。但是长时间进行减肥和饮食控制的话,就需要搞清楚“该吃什么东西”“怎么吃”“为什么以前的饮食方式有问题”等问题,否则会很快退回到以前不健康的生活状态。
分为以下步骤:
观念上的断舍离
1.认识现状
2.停止自我否定
3.描绘家的具体构想
杂物上的断舍离
1.拿出杂物,俯瞰
2.扔掉“怎么看都是垃圾·废品”的东西
3.以自我·时间为判断基准,考虑自身与物品的“关联度”,再进行取舍
4.以“必要·合适·愉快”为标准进行取舍
5.收纳在杂物最适化之后进行
收纳指南
1.“三分法”
2.“7·5·1法”
3.“1 out 1 in法”
4.“one touch法”
5.“自立·自由·自在法”
第3章
断舍离改变人生
舍得便是获得。
复位人生。
做出最适合当下的选择和决断。
重拾自信心。
成就自在从容的人生。
3-1从表面看来,我们丢掉的是杂物,但是同时我们丢掉的还有看不见的世界里——内心的“多余的执念”。
3-2只有不断地处理掉那些不需要的东西,才能在这个过程中专注于那些“生活关系度高=喜爱”的物品,从而逐步形成螺旋上升式的人生路线。
Step1 “关联度的质量”上升,带动“思维的质量”上升。
处理掉不需要的物品,专注于那些与自己生活关联度高的物品上,思维和观念就会越发清晰明确。
Step2 “思维的质量”上升,带动“行动的质量”上升。
思维流畅无阻,会让我们针对“现在·这里·自我”迅速地做出正确的行动。
Step3 “行动的质量”上升,带动“结果的质量”上升。
迅速地做出正确的行动后,也能快速地获得成果,提高决断的精度。
如果把这种变化放在人际关系上会更好理解。
比起不熟悉的陌生人,和坦诚相见的朋友一起工作,“思维的质量”和“行动的质量”更容易提升,也会带来好的结果。
假设你要当面感谢别人,“行动的质量”提升前,总想“找时间得去谢谢别人”却找不到时间,向后拖延而错过了机会,但是“行动的质量”提升之后,就能立刻出发去当面感谢别人。这对自己对别人都是件开心的事。
“身体”“心灵”“生命”既然处于居所空间内部,那么“居所空间”和三者都有直接关系。正因为如此,不需要·不合适·不愉快的杂物的清理有助于促进三者“空间”恢复原有机能。
第4章
断舍离,怡然生活
“活在当下”“结果反馈到自身”“给予”镌刻心中,
不断地深入断舍离,
找回自由呼吸的美好空间,
怡然自得地享受人生。
4-1其实,人的烦恼大部分来自人际关系的问题,这些烦恼绝大部分都是源于“单方面的期待过高”——过多地给对方施加自己的价值观。这种过度施压总跟随着关心和爱护一同出现,因此,越是亲密的家人或恋人越容易出现这种问题。
这种情感处于看不见的心灵领域,再怎么提醒,这种情感也并非能容易抛开的。因此,要通过杂物的断舍离,一点点地积累经验,学会抛开期待和执念。
当对别人抱有期待,或是要责备别人时,要立刻意识到“首先自己要做好!”,主动地开始行动。在不断地体验、积累经验的过程中,逐步掌握好如何与人保持恰当的距离,学会抛开人际关系的烦恼。
4-2不要被人们口中的“常识”所束缚,从自己独特的“必要·合适·愉快”来决定事情的优先顺序,或者减少浪费,或者投资理财。这才是超越节约本身,将各自人生中的杂物进行精简智能化。
4-3与物品打交道是个愉快舒适的过程。
物品不是大麻烦,而是小伙伴。
空气清新、舒爽,让人想多待在这样的环境里深呼吸。
4-4从实际情况上来看,“因为处理掉多余杂物,人生才重新恢复光芒”的人远比“因为扔掉了某些东西,之后特别发愁”的人要多得多。怀着愉快的心情,利用“加分法”,积极地、反复地实践断舍离,这个过程让我们即使碰到什么困难,也能带着明媚的犹如乐天派的态度对待一切问题。
4-5断舍离是在“出”的思维的引导下,将物质、空间乃至自我内心精简化,让“此时此地的我”焕发人生光彩的“美学”。
(感想:第三次阅读了,不像前次那样全都相信,全都采纳,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来看。有些值得采纳的才采纳。有些断舍离,要慢慢来,也不可能一蹴而就!)
20210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