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日 关于精益创业
归家的温馨感和母亲的关爱导致主观时间感变慢
增加时间使用的密度:让每一分钟count。收益可高可低,但少做“短半衰期”的事情,只要半衰期尽量长,收益就可以累加。
Eg:读经典,而不是手机上碎片的信息。
反思的角度(P105):信息、预期、结果、进度、工具、情绪、阻碍、优势、遗憾、意义。
提升时间使用的深度(心流体验),找到并培养至少一项长期的业余爱好。
不要拖延小事,否则会占用心理成本,这样才能保存积极、从容的心态。
在做一件事时,找出一段可以完全专注不受干扰的时间来完成最核心的部分。
集中处理同质性的工作,减少不同质工作间的转换损耗。
虚心接受别人的意见和批评,当做成长的机会。
知识:掌握了多少知识,在于可以调用多少知识。将知识技能化,把掌握的信息和知识最后变成技能。把知识从单纯的输入向有条理的输出做准备。不同体系的知识要融会贯通。
大脑的断舍离:简化外界输入的信息(避免信息过载和碎片化信息,寻找优质信息来源)简化我们输出的信息(写作与发言=言简意赅)
改变心态:从僵固型心智转变为成长型心智:改变语言和思考习惯,将封闭性的、绝对化的总结性评价,改为开放式的启发式的提问。不说,这件事我做不好,而是说,要做好这件事情,我还可以怎么做?
长板:没有一项突出的长板,很危险。要集中有限资源,专注于发展一项自己的优势才能。对自己最重要的事情要追求极致,其他可以适可而止。
二八原则:拿出8的时间来专注自己的主业,精益求精。而剩下2可以用来做自由自在的学习和探索,接触不同的知识和信息,广泛涉猎,捕捉新的灵感和机会。
学习:应该以学习者心中的问题为中心,让问题引导着我们去探求答案。
问题:问题的提出,需要基于已有的知识体系,并通过问题将新、旧知识串联起来。
求知的三个层级:信息、知识和技能。技能是学习的终点,信息和知识是迈向这个终点的路与桥。
关联:有意识地去发现不同领域知识之间的潜在关联,通过不同知识的迁移、印证、互补,获得启发,甚至生成新的思想或者发现。
克服过度准备的惯性,向前一步,把未完成的事情完成。
想法:精益创业的思想——你并不需要完全准备好再上场,可以边上场边准备或者先上场再适应,虽然一开始可能会有困难,但进步反而会更快。
乐于接受反面意见,有勇气否定并重新构造自己的产品。
想法:正面反馈可以坚定信心,增强自信;否定和批评会促使我们反思,校正之前的错误想法;而提示之前未知的方面会促使我们思考更加周全。克服沉没成本的固执,勇于自我修正。
从理论出发不一定能指导实践,只有在实践中通过反思积累的知识才能指导实践。
想法:在实践中,通过反思、复盘积累智慧。在进行细致反思时,要把那些原本并非用语言承载的隐性知识,用语言归纳和总结出来,这样就容易被重复使用和迁移到其他场景。
所谓选择,就是要权衡好本末轻重,清楚自己人生中到底想要什么、追求什么。
想法:选择的好坏与这个人的标准有很大的关系。内心树立的最高目标、设定的价值尺度,反映了其格局大小。
为自己设定更高的目标,就会发现更多更好的选项,做出更加完美的决定。
想法:如果处处以最高目标为原则,必然能在生活中做出正确的决定。
“最高目标”——指整个人生来看最有意义和最有价值的目标,这个目标反映了一个人内心深处的渴望。
过去的经历、习惯和思维惯性,常在我们思考时自动植入“隐含假设”,让我们意识不到更多的可能选项。
想法:通常我们只会在几个可见选项中去做决定,而意识不到更多的可能选项。发现更多可能性的思路:
1、找出潜意识中的隐含假设(P51赛道假设、低关联假设、僵固型心智、零和博弈)
2、识别隐含假设中的不合理性,进行校正;
3、形成新的更灵活的思维框架,在此基础上思考出“可能选项”并进行尝试。
三种更灵活的思维框架:
1.目标悬置:同时有多个不同的人生目标,可以将一些目标停下来、放一放,去做其他的事情,待时机成熟后,再重新开始。
2.能力嫁接:能力可以迁移,可以尝试寻找自己能力的其他可能性和新的适用空间,
3.特性改造:改造工作——改善时间分配,优化工具,改善同事间的关系,以及影响上级的想法和思路。
想法:如何选择——
维度分析法:1.重新定义问题——从源头开始梳理,去想一想为什么要做选择,以及想通过这个选择得到什么。
2.因素穷举——基于重新定义的问题,找出所有可能的特征,特征应该力求全面,同时又与问题相关。
3.在罗列的因素中进行筛选,按其重要性进行权重赋值,这就涉及价值判断的问题。
4.列出表格,进行打分计算
5.在涉及情感、喜好等主观性特别强的选择时,最好的方法是聆听内心的声音。
想法:不要因为预设规则,而放弃个人追求。——去发现和追求自己所热爱的东西
重新选择,并不用全部推倒重来。应该在过去、现在和未来之间建立某种关系,不是把过去的我全部抛开,而是让它在修剪之后重新生发出新枝。有时会做出错误的选择,并付出一定的代价,但没有关系,我们仍然可以重新作出选择,因为这才是人生的常态。
在这本书中,我打开了我们人生的七个侧面,它们分别是时间、选择、行动、学习、思维、才能和成功。
时间是我们的坐标,我们做任何事都离不开这个坐标,所以,处理好与时间的关系,是我们生活、成长和改变的前提;
选择往往发生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它令我们迷茫、无助和焦虑,而学会选择也就是学会认清自己以及自己在这个世界中的位置;
行动是生命力的象征,也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归依,现代人行动的步伐越来越沉重,无力感不断蔓延,我们更需要行动的勇气和智慧;
学习是人之所以为人的一个标志,对很多人来说更是融贯一生的修行,学习的规律和技巧正是很多人需要补上的一课;
思考发生在生活中的每时每刻,当我们欲要解决工作和学业中的各种难题时,你便会发现它的价值;
在这个激烈竞争的社会里,一个人的才能是立身之本,但如何获得不凡的才能对很多人来说是一个难解的谜团,解开这个谜团需要打破一些流播甚广的迷障;
成功是一个让人爱恨交织的字眼,无数人为了所谓的成功变成了他们原本讨厌的人,而我更相信,只有坚持做一个你所喜欢的自己,你才可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成功。
对待时间的10条建议
1、活在当下
2、严肃的对待时间
3、 留意自己拥有的空间并享受它
4、反思自己和其他人的时间视角
5、从现在出发联结过去
6、并不完全沉浸于过去
7、指定实现目标的计划
8、平衡计划和非计划时间
9、视未来存在于当下
10、对未来保持积极的态度
不递简历也能入职的八种求职法:职业访谈;给名人写信;混论坛;参加培训与学习;加入俱乐部;义务工作进入;成为客户;成为一个自由职业者。
- 拖延症成因:未来目标抽象意义重大,近期目标遇到阻碍和其他便利性的替代活动。
- 学习:应是深度与广度的结合。广度能够让人不闭塞,深度能够让人不只是学之皮毛。
- 写作:一种典型的知识构建活动,更准确的说,是一种对知识的重构活动。
- 写作:带来的另一个明显的益处,是获得反馈。获得反馈是练习的一个最重要的原则。
- 努力:本身就是一种才能。在努力这件事上,除了自我激励之外,我们更应该思考:到底应该怎样努力,应该采用什么样的策略来投入自己的时间和精力,应该怎样有效的启动、维护和优化对一件事情的投入,这些都是需要我们思考的至关重要的为。
-人生:需要一些挫折、失败或者高难度的挑战来刺激的。总是一帆风顺,就会一直待在自己的“舒适区”里不肯出来,潜能就无法被充分的激发。
- 兴趣和与行动:你做一件事,先不去问有没有兴趣,而是先做起来,很投入、很专注地做,懂得如何把一件单项的事变得双向,把一件被动的事变得主动,就可能越做越有味道,一点也不痛苦地坚持做下去。不需要意志力拖着你走,你自己就勇往直前,奔的很远了。
- 认同感:如果你为了被社会认同,拼命去迎合主流标准,说大家喜欢听的话,做大家喜欢做的事,最后的结果是,你不是被认同,而是被忽视。建筑家保罗-谢菲尔德说:”主流是一种非常强大的潮流,人在其中无法思考。
-想法:郑重——不敷衍、不迟疑、不摇摆,认真聚焦于当下的事情,自觉而专注地投入,不虚度光阴。
工作和生活的界限:
用未来视角工作,用享乐主义视角生活。
未来视角——多为未来谋划,更关注有待完成的目标和任务,甚至愿意为此舍弃当下的享乐。
享乐主义视角——尽情享受当下,及时行乐。
时间安排:工作要快,但生活要慢。
求快的事件-家务活、常规的工作、常用商品的购买、没有必要的争论。
求慢的事件-重大决策、自我反思、欣赏艺术、与家人相处。
思考:
1、3-5件过去发生的不好的事,每件事带给的哪些积极讯息?对未来会有哪些影响?
2、最近做的事中,那些只对当下有好处,却对未来无价值甚至有害的事?决定减少做其中的哪些事?采取哪些方法避免自己去做?
1、拖延带来的心理成本比事件本身更累。
2、把批评当作一种信息对待。
3、求知分为三阶段:信息(接受)➡️知识(记忆)➡️技能(日日精进)
4.盲目的努力,只是一种缓慢的叠加。用持续精确的努力,撬动更大的可能,这便是精进。
5.
建立平衡的【时间】观,度过真正有质量的人生
建立选择标准,解决【选择】中的两难困境,找到适合选项
高效、即刻行动,在【行动】中增长智慧
通过提问、解码、操练、融合,成为高段位的【学习】者
了解潜意识特性,借助【思维】工具,突破大脑的限制
优化个人资源,有策略地培养后天【才能】,成长为T型人才
找到你的独特性,开辟个人独一无二的【成功】之路
中有提到在做完一件事情后进行自我反思的一套方法,个人感觉挺有用的,遂与大家分享:
“一、 信息
在做这件事时我利用了哪些信息?其中哪些信息是最关键的?
这些信息是从哪些渠道中得到的?哪些渠道被证明是很有价值的?
我可能遗漏了哪些信息?这些信息可以怎么得到?
二、 预期
在做事之前,是否对事情的过程和结果形成了正确的预期?
我为什么会形成这样的预期?是什么造成了预期和事实之间的偏差?
我的预期是否促成或者阻碍了事情的进程?今后应该如何管理自己的预期?
三、 结果
怎样描述这件事的结果?怎样评价这件事的结果?
在描述和评价这件事的结果时我用了哪些指标?这些指标是否需要改进?
结果需要哪些改进?如何改进?
四、 进度
事情的进度合适吗,太快了还是太慢了?是什么因素导致了这样的结果?
当进度出现问题时使用了哪些手段进行干预?效果如何?为什么效果理想或者不理想?
五、 工具
在完成这件事的过程中,我使用了哪些工具?
哪些工具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哪些工具起到了阻碍作用?
如何改进现有的工具使其发挥更好的功效?
六、 情绪
在做事的过程中我的情绪状态是什么样的?是否出现过情绪失控的情况?是什么引发的?
我是否有意识地调整自己的情绪?在这期间使用了什么方法?是否需要改进?
七、 阻碍
在做事的过程中我遇到了哪些阻碍?其中最重大的阻碍是什么?
我是如何应对这些阻碍的?取得了什么效果?
这些阻碍中那些会长期存在?我需要通过什么持续的努力来减少这些阻碍?
八、 优势
在做事的过程中,我发挥了什么样的优势?是否有什么优势还没利用和发挥的?
在做事的过程中,我的主要优势有哪些?我的哪些知识和能力得到了提升。
我可以向做同类事情的其他人学习什么?他们有哪些优势是我不具备的?
九、 缺憾
在做事的过程中,我的缺憾有哪些?最大的遗憾是什么?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个遗憾?
在做事的过程中,我暴露了哪些缺点?其中那些缺点是必须且迫切需要改正的?
关于这件事,别人对我有什么批评和评价?他们的批评有哪些可取之处?
十、 意义
这件事对我来说最大的意义是什么?对我的短期生活和长期生活分别有什么影响?
这件事对周围人、对社会、对整个世界和地球的意义分别是什么?
我发现了哪些意想不到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