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情回顾:(51)——第三章第二节 将军之风
“哦?将军这话是何意?”诸葛亮轻轻放下羽扇,满脸疑惑地望着吴懿。
“请丞相企退左右。”吴懿瞟一眼书房外的护卫。诸葛亮便摆摆手,让那几个护卫暂且离开了。
吴懿四下观望了一圈,见再无他人,这才有些落寞地说道:“哎,末将身份尴尬,不仅是前蜀主刘璋的旧将,带着蜀兵跟先帝的入川军队厮杀过,而且还是当今太后的兄长,鲁王、梁王两位殿下的舅父。像我这样的人,一旦执掌兵权,一呼百应,陛下未必能放心得下。”
诸葛亮这才恍如刚刚从睡梦中惊醒,他一下子便明白了吴懿为何突然在后主登基之后故作酒色之态。当今皇帝陛下,虽然遵奉吴氏为太后,可是二人毕竟没有任何血亲。吴太后临朝,执掌后宫,并且能联合多名故旧大臣一起选秀功臣张飞之女为皇后,已然颇有权势。太后亲子鲁王刘永,又一向爱凭借自己的身份干预郡府政事,在成都百姓中间颇有“贤王”美名。若是吴家再出一个驻军京畿之内的统兵大将,那么陛下将何以安然自处?怪不得陛下一直重用同样没有血亲的糜威,让他统领虎贲禁军。原来这个刚刚登上皇位不到半年的年轻皇帝,已经开始有了不为人知的忧虑。
在东西两汉,外戚干政甚至行废立之事的恶例实在是多如牛毛。吕太后、窦太后、霍光、王莽、梁冀,直至于几十年前的董重、何进,这些人个个都仗着兵权飞扬跋扈,威胁帝位,这也难怪年轻的皇帝陛下会多疑。诸葛亮日理万机,一心北伐,可是百密一疏,竟然忽略了如此重要的事实。他不禁为自己见事迟缓而感到心惊胆战。这样看来,蜀汉三大外戚中,糜威统兵,吴懿自贬,张苞不仕,就不仅仅只是巧合而已了。
诸葛亮定了定心神,拿起羽扇,又慢慢地挥动起来。他不想就这个敏感的话题继续再聊下去,于是转而开始说今日会见的正事。
“国舅言重了。当今陛下虽然年轻,却能识大体,颇有雅量。我想他必不会因为国舅的身份而委屈大才。今日,亮邀请国舅到相府来议事,主要是关于蜀郡都督的事情,不知国舅对此事有何看法?国舅在蜀中领兵几十年,必能对亮有所见教。”
吴懿一时兴起,将憋闷在心里大半年的话一下子都说了出来,所言触及禁忌,也是后悔不已。好在他深知诸葛亮为人坦荡,相信他必不会借此来搬弄是非,心里倒也没有丝毫慌乱。他本是豪迈之人,心里有委屈也不过只是一时之痛罢了,见诸葛亮有意岔开话题,他也很快恢复了平静。
“末将久在深宅大院之中,对军务上的事情极少耳闻,怕是要让丞相失望了。”
诸葛亮有些不悦地望着吴懿,发自肺腑地说道:“哎,子远。你我相交多年,难道咱们之间连这点信任都没有嘛?”
吴懿脸色发红,看起来有些不好意思:“那末将试着说说看。”
“蜀郡都督一职,若论最合适的人选,当然是非子龙莫属。子龙随先帝征战多年,屡立战功,在关、张二将亡故之后,他便成了我们大汉首屈一指的功勋大将。就算是李都护和魏都督和他来比,也显得稍有逊色。子龙从新野时起,便一直跟随丞相作战,对丞相言听计从。直到后来的入川之战和汉中之战,子龙都是作为丞相麾下最为得力的大将,攻城拔寨斩将夺旗。他的战功是我们这些人有目共睹的。但是在先帝和一些大臣眼里,子龙一直以来都是在执行丞相您的战略,而并没有单独统帅一方的经验。子龙几乎从未在先帝的指挥之下参与阵战,这便是他在先帝眼里不如李都护和魏都督的原因。
“陛下尚且年轻,登基之后大汉也再未发生过大战。所以,陛下对诸将的认识,皆来自于先帝所授。我想,或许在陛下的眼里,同样会以为子龙即使担任了蜀郡都督的职位,也还是需要丞相您的指点才能行军打战,统领好蜀郡这两万人马。因此这个误会不除,子龙的将才就不能得以彰显。”说罢,吴懿忽然以一种奇怪的眼神凝视着对坐的诸葛亮,似乎意味深长。
诸葛亮的心里泛起了一丝涟漪,他万没想到会有这种滑稽的可能性存在。想自己最初推举赵云作蜀郡都督之时,李严和射援、射坚、糜威等人,便以赵云没有独立作战的经验来进行反对。其实这根本就是无稽之谈。论作战经验,整个大汉上下,大概也只有汉中都督魏延才有那么些许资格来跟赵云相提并论,其他如李严、糜威等人根本不值一提。历次大战,赵云总是因为枪法无敌锐意猛进,而被诸葛亮委任以奇兵突袭的重任。哪里料到,在当初明明是重用,现在却被当做是不能做主将的借口。其他那些不明事理的人这样说也就罢了,可偏偏连吴懿这等宿将也有同样的看法,诸葛亮方才心里对吴懿的好感顿时消散地无影无踪。他没有马上接过吴懿的话头,却不停地轻轻摇动着手中的羽扇,用一种略带有责备的目光望着吴懿。哪知吴懿却并不躲闪他这道目光,似乎仍在满怀深意地凝视着自己。
诸葛亮感到奇怪。忽然,一个念头出现在他的脑海之中,他一下子便明白了吴懿的言下之意,同时也彻底明白了自己举荐赵云受阻的真正原因。
赵云久随自己作战,对自己言听计从,每当先帝提出错误的作战方略时,他也直言不讳,当着诸将的面将这些错误之处一一指出。这些品质,在自己眼里是难得的优点,可是在他人眼里就未必了,说不定还会误会赵云是诸葛亮自己的私将,他人难以调动呢。怪不得先帝在日,着力封赏了关羽、张飞、黄忠、魏延和马超等人,给他们兵权,派遣他们在外镇抚一方,却偏偏留赵云在成都担任将军。此中一切昭然若揭,可惜自己却并没有看透先帝的心思。
他又想到自己之前三番五次地上书推举赵云,这很有可能正中李严、射援等人的下怀。他们也许早已暗中向陛下陈奏,要陛下提防自己独掌大权,架空皇帝。想到这里,诸葛亮的后背感到一阵发凉,不知不觉额角上已经浸满了汗珠。
吴懿见诸葛亮半晌没有说话,目光却渐渐露出沮丧之意,心知诸葛亮已然明白了自己的暗示,便好心劝慰道:“丞相也不必为此事过于挂怀。虽说子龙很难力排众议,担任蜀郡都督,但是这也并不会影响先帝早已制定好的‘北伐中原、兴复汉室’的方针大略。大汉朝廷里,一大半的将军大臣,都是跟随先帝南征北战一路走过来的。先帝的梦想,我们永远也不敢忘记。”
诸葛亮心里暗道:“从荆州跟随过来的老臣宿将自然是不必担心。可是像李严、射援这些居于益州多年的本土人士可就未必会全力支持北伐了。如果蜀郡都督一职不掌握在心腹将领手中,所谓北伐大业,终将只是一句空谈罢了。”不过,想到吴懿也是从刘璋那里投降过来的益州人士,他这话却不方便说出口了。
吴懿似乎是看透了诸葛亮的心思,他高高举起右手,并伸出食指指向上方,有些激动地对诸葛亮说道:“像末将这样,受过先帝重恩,恨不能肝脑涂地以报陛下的,益州大地上千千万万。丞相他日若有差遣,吴懿哪怕是在北伐军中为丞相牵马坠蹬,也心甘情愿,万死不辞!”
诸葛亮也被吴懿的情绪所感染,两颗火热的心终于彻底冲破层层篱障,交织在了一起。他激动地放下羽扇站起身来,几步过去,深情地握住吴懿的双手,颤颤巍巍地说道:“但有亮在,有子远在,‘北伐中原,兴复汉室’就永远不会只是一句空话。总有一天,我们会带着先帝的梦想,带着无数流离失所的汉室子民,重新夺回所有被奸贼掠走的故国荣耀。”
两双大手紧紧地握在了一起。二人心意相通,发誓从此将并肩战斗,成为北伐大业中最亲密无间的战友。
诸葛亮深情地望着眼前这个健硕雄壮又不失聪敏的中年将军,脑海里忽然闪过了一个崭新的念头。为此,他欣喜若狂。
目 录:最后的汉歌 第一卷 暗涌 全目录
如果您喜欢这部关于三国的小说,喜欢后英雄时代的人生百态、生死搏杀,您可以关注作者,或者简单地点个赞以示鼓励。您的支持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