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爱喝茶,特别在南方地区,无论是在工作场所,还是在私人生活中,甚至走亲访友也爱带点茶叶,作为礼品相送。但你真正问起茶文化的源远,恐怕没有几个人能说出几点。
我出生在茶圣陆羽的故乡,家乡为了纪念陆羽,专门建了一个陆羽广场,修建了陆羽雕像。但在我印象中,家乡的长辈几乎没有几个人,能说出陆羽的身世经历。
这次得益于华文天下图书公司,我一眼就看中了陆羽的《茶经》和静清和的《茶席窥美》两本书,出版社也大方,立刻就赠送给了我。从收到书的那天起,我就没有放下过,一口气读完了两本书。
一、先来说说《茶经》这本书
这本书应该是世界上最完备的茶叶百科全书,出自唐代名人陆羽之手。原著是古文,但出版社给我的这本是日月洲注解过的,更通熟易懂,毕竟大家的文言文水平有限。
这本书的前面是对陆羽生平的一些简介,陆羽从一个长相丑陋,还有点口吃,孤儿出生,寺庙养大,没读过书的草根青年,最后成为一代名人,他的自传简直就是一部草根青年的逆袭史,本身就已经很值得去玩味。书中对陆羽的介绍不多,但都是几个有名的事迹,勾起我对阅读陆羽自传的兴趣。
书中的重点放在了对茶文化的解说上面,从茶的起源,茶具,茶叶,煮茶,品茶,到茶席的布置一条主线来叙述,其中又穿插了一些传统文化礼仪和《易经》对茶文化的影响。
现在真正懂茶爱茶的人越来越少,《茶经》这本书,可以说是茶界的葵花宝典。从茶树的生长环境和茶叶的形态来分好次,从天气和季节来说明是否适宜采摘,从不同的工艺制成的茶叶来鉴别好茶,从器具来对比哪一种更适合衬托出茶的色泽,不仅如此,甚至连煮茶用的水,炭,都大有讲究,任何一点,都可以说出几个历史典故。
最重要的是,书中用了最大的篇幅,引用陆羽的原话,点出了中国各区域或省市,产茶的优次顺序,也就是茶叶排行榜。看完这本书,对比一下就知道,哪些地方产好茶,哪些地方产的茶,其实是算不上好茶的,下次再送别人茶,可就不迷糊了。这本书名副其实的茶界百科全书。
二、再来说说《茶席窥美》这本书
本来我是想看《茶经》这本书,看看家乡的名人,到底是怎么样的一个人,写的到底是什么名震江湖的著作。可是当我一眼看到《茶席窥美》这本书的封面的时候,我就喜欢上这本书了,因为它的封面既简洁又雅致。
这本书重点诠释了中华传统礼仪对茶席的影响,以及茶席摆设中的美学。从茶具的摆设到主次座位,从水和茶叶的搭配到插花工艺,从饮茶时节不同选择不同的周围环境,到饮茶人数不同到饮茶地点的不同。
我捧着这本书整整读了两天,书中教给我的不仅是生活中的饮茶方法和茶席的布置,更是给了我无尽优美的想象,因为书中讲述茶席摆设的同时,引用了不少古人在品茶时候的佳句和画作。这不仅是一部茶席的著作,也是一部古人在享受禅心云水时的诗词大全。
例如,宋代杜耒的《寒食》,“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一钩新月和梅花的疏影横斜,以剪影的清美进入我们的视野。
又有“山堂夜坐,汲泉烹茗,至水火相站,俨听松涛,倾泄入杯,云光潋滟。”让我们恍然听到了山堂的松涛和风声,有一种“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寂静和安逸。
再有,在谈到“轻”作为泡茶用水的一个重要指标的时候,作者讲述了乾隆皇帝依据泉水的轻重,讲天下名泉列为七品,然而还有比泉水更轻的,就是雪水。《红楼梦》中,“栊翠庵茶品梅花雪”,妙玉深知雪水质地轻盈,梅花的清香能迸发茶的芬芳,于是,用梅花雪水泡茶。这幅品茶情景也被作者用在了讲述雪水轻盈的文中。
其实,在现在这个浮躁的社会,很多人认为烹煮泡茶,坐下来喝喝茶,已经成为一件奢侈的事情。毕竟不是每个人都有这么好的条件,能有这份闲情雅致来喝茶。其实,喝茶品的是自己内心的一种感受。一个阳台,或是一个窗台,哪怕只是能摆下茶具的方寸之地,都能成为你品茶的地方。
早几年我在广州的时候,每晚吃完饭了,朋友夫妻二人总爱在院子里,摆上茶具开始喝茶。房子是朋友租的,闹市区的一套红砖老别墅,推开铁栅门走进去就是院子,院子里种了一棵芒果树,芒果树长得很高大茂盛。秋天的晚上,我们坐在芒果树下喝茶,就在那一刻,所有时光都慢了下来,慢慢的煮水,泡茶,品茶,谈天说地,推心置腹。至今还记得,那红茶的唇齿留香。
苏轼有诗:“此心安处是吾乡。”在茶席摆好的那一刻,茶香袅袅,心也就在这浮世中安定下来。我跟先生能定下来,也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朋友夫妻二人,对先生的人品赞不绝口。我想若是爱茶的人,说出来的话多半假不了。因为酒会让人越喝越醉,而茶会让人更加清醒。
林清玄先生在《温一壶月光下酒》一文中,关于喝酒的哲学,上乘的喝法是“春天的时候可以面对满园怒放的杜鹃细饮五加皮;夏天的时候,在满树狂花中痛饮啤酒;秋日薄暮,用菊花煮竹叶青,人与海棠俱醉;寒冬时节,面对篱笆间的忍冬花,用腊梅温一壶大曲。”
我想用到喝茶上面,也是适用的,春天的时候,可以在窗明几净,花展柳舒的时候喝茉莉花茶;夏天的时候,可以在凉亭水阁间品君山银针;秋天可以在梧桐芭蕉下喝凤凰单枞;寒冬时节,可以在梅开雪霁之日,品祁门工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