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在伦敦飞向北京的旅途中,机舱内柔和的灯光在每一个角落,营造出一种温馨而宁静的氛围。乘客们或低语交谈,或闭目养神,享受着这难得的空中宁静。然而,我的思绪却悄然飘远,回到了近日那个璀璨夺目的颁奖典礼现场。
我是某“三甲医院”具有正高职称(主任医师)的中医专家。我的科研发明专利“一种治疗冠心病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国家知识产权局授权公告号:CN114767816B),于2024年9月获得“伦敦国际发明暨贸易展”国际发明金奖。
颁奖典礼时,整个会场被聚光灯照得金碧辉煌,空气中弥漫着期待与兴奋的混合气息。我坐在观众席中,心潮澎湃,周围是同样满怀期待的目光。
突然,主持人的声音,如同清澈溪流般穿透了现场的喧嚣,每一个字都清晰地落入我的耳中:“国际发明金奖获得者毛新宽先生!”此刻,时间仿佛凝固了。
我心中先是闪过一丝愕然,紧接着是反复确认的迫切感。心里害怕这是一场太过美好的梦境,轻轻一触就会破碎。但周围人的掌声如同最坚实的证据,证明了这是真实的。
深深地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这快乐似春日里温暖的阳光,温柔而明媚,缓缓渗透心里。它不仅是对奖项本身的喜悦,也是对自己能力的认可、努力被看见的欣慰。心中涌动的幸福感,让我忍不住异常兴奋。
站在领奖台上,当特邀嘉宾将金牌佩戴在我胸前时,胸膛剧烈起伏,每一次呼吸都好像在诉说着过往无数个日夜的坚持不易。我的眼眸瞬间被泪光点亮,是泪水与梦想的交织,是努力被认可的闪耀,更是心中坚持与热爱的光芒。这金牌,是对过去挑战与超越的肯定,也是对未来无限可能的期许。它轻轻地贴在胸口,似是在说:“你做到了,这是属于你的荣耀时刻。”
我的脸上,既有孩子般纯真的笑容,也有白衣战士坚毅的轮廓。此刻,我成为了自己故事中的英雄。我挺直腰板,目光坚定地望向远方,仿佛在向世界宣告:我属于中国,这份荣耀,属于每一个支持我、陪伴我的人。
“请问先生想喝点什么?”空姐和蔼的询问声打断了我的思绪。我要了一杯茶水,边喝着,边凝视着舷窗外那片无垠的云海,似是踏入了一个梦幻般的仙境。
云层或厚或薄,层层叠叠宛若大海中的波涛,时而平静如镜,铺展成一片浩瀚的银白;时而又汹涌澎湃,翻滚着巨大的云浪,气势磅礴,让我心生敬畏。
瞬间,一缕阳光穿透厚重的云层,如同利剑般划破天际,将周围的一切染上温暖的色彩。此时,好像点亮了整个世界,也点亮了我的心。我觉得,在科研的浩瀚征途中,每一片云都恰似大自然精心编织的寓言,以其千变万化的姿态,寓意着科研路上的种种境遇与挑战。
记得10年前,第一次参加全国中医科研成果大赛时,我的参赛项目“治疗冠心病的中药组合物”没有评上奖。后来据评委解释,主要是无创新。当时对此的失落与挫败,在我心中涌起一阵难以言喻的波澜。
我深吸一口气,让清新的空气灌满胸膛,也在为心灵做一次洗礼。我慢慢地闭上眼,让思绪暂时脱离外界的喧嚣,回到那个充满汗水与努力的日子。我记得每一个加班的夜晚,键盘敲击声成了最动听的旋律;记得面对难题时的困惑与挣扎,但最终一一克服的成就感;记得那份对梦想坚定不移的信念,它如同夜空中最亮的星,指引着我的方向。
慢慢地睁开眼,我发现眼中的光芒比先前更加坚定。这次没有评上奖,并不意味着我的努力白费,更不意味着我的价值被否定。相反,这是一次宝贵的经历,一次让我更加清晰地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与成长空间的机会。
我开始反思,是哪些环节可以做得更好,哪些技能需要提升、创新。这样自我审视,好比磨刀石,让我的刀锋更加锋利了。
我认识到,跌倒了,不怕!那就站起身,拍去身上的尘土,等于拍去了所有的沮丧与疲惫。想到此,嘴角勾起一抹淡淡的微笑,这是对未来的自信与期待。
我告诉自己,失败不过是成功路上的垫脚石,每一次跌倒都是为了更坚实地站起。我应将失落转化为动力,将挫败视为激励,誓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坚定的步伐,继续前行在追梦的路上。
从此,我的心中多了一份从容与淡然,少了一份急躁与功利。我明白,真正的成功,不在于外界的认可与奖项的堆砌,而在于内心的充实与成长, 在于不断超越自我、实现价值的旅程。我将以这次经历为鉴,以坚韧不拔的心态,迎接每一个挑战,直到不远的明天站在领奖台上。
在努力搞科研的过程中,我做到了三点:一是以未获奖的“治疗冠心病的中药方”(A方)为基础,广泛阅读相关领域的文献;了解所研究项目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可能的突破口。我从大量古方和民间药方中,筛选出100余种可能具有舒通冠状动脉的中药。这一过程需要深厚的中医药学知识,还需要极大的耐心和毅力,因为需要逐一排查每一味中药的潜在价值。
二是精心设计实验方案,包括实验材料的选择、实验步骤的确定、数据收集的方法等。在实验过程中遇到了各种预料之外的困难和挑战,如实验失败、数据异常等,这种情况下,我就要不断调整实验方案,甚至从新开始。如用各种加工炮制方法,对选定的中药进行制备,并测试这些制备好的中药效果。在这一实施中,面对无数次的失败和挫折,我没有放弃,而是不断调整炮制方法,力求找到最有效的中药组合物。
三是实验完成后,我要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仔细分析,提取有价值的信息,并尝试用科学的理论进行解释。最终研究出“新的治疗冠心病的中药组合物”(B方),有9味中药组成。
在这一科研的过程中,我已经达到了“痴”的程度。
如在一次上班途中,我边走路边思考着实验的数据,不知不觉地和路边的景观树撞了个满怀,前额撞出了大包,直径约2厘米左右。这一幕被遛狗的一男一女看见了,他们议论了一番。男的说:“这人肯定是单身汉,想媳妇想迷了,去和大树拥抱以释放欲望。”“你说的不对!看这人穿着长像,还有点帅气吧,哪里像单身汉?可能是近视眼,为了显示臭美,故意不戴眼镜的。”女的瞟了我一眼,撇了撇嘴,又接着道:“就该让他头上撞个大包,看他长记性不。”我听着他们的谈话,可气又可笑,唉!随他们说吧,我还是我。
又如一次周末做午饭时,我炒着菜,眼睛虽看着锅中的菜肴,但心思早已飞到了实验室里,把向锅中撒盐的动作当作了勾兑试剂,那细碎的盐粒 ,一勺又一勺地放进锅里,连续放了6勺。直到菜肴出锅,第一口尝下去,我的眼睛随之睁大,带着难以置信的惊愕,紧接着眉头不由自主地皱起,味蕾像是突然遭遇了一场“盐暴”,脸颊两侧的肌肉也变得紧绷起来。呼吸不自觉地变得深长,试图通过更多的空气来稀释这满嘴的过咸味道。哦!盐放多了。
再如某天下午,我坐公交车去外单位讲课,在车上一直思考着科研的问题。到了终点站,公交司机提醒下车时,我才回过神来,自己已坐过了6站。
关于B方,我有清醒的认识。深知每一味中药的性味、归经、功效、主治都需要精准把握,而亲身体验则是理解其微妙差异的重要途径之一。但在此之前,我已做了充分的准备工作,查阅了相关中药的现代药理研究,确保无毒性反应及禁忌症;详细记录了每味中药的用量及配伍原则,以确保方剂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更重要的是,我遵循了“先小量试服,观察反应”的原则,以防万一。
将所选的中药,经加工炮制后,一一称量,按照既定的煎煮方法,注入适量的清水,以“先武后文”的方式熬药,约40分钟左右,药物逐渐浓缩 ,空气中弥漫着一股复杂而独特的香气,那是中药之间相互融合 激发出的味道。
药物熬好后,我小心翼翼地倒出一小杯,轻轻吹散热气,望着那深邃而诱人的色泽,心中既有期待也有敬畏。我明白,这一杯不仅仅是药,更是自然与智慧的结晶。
轻啜一口,初时只觉微苦,随后是淡淡的甘甜,继而是各种中药特有的味道在腹中交织、碰撞,好像感受到了它们各自在体内的游走与变化。我仔细体会着身体的每一个细微反应,从舌尖的触感、到喉咙的滑顺、再到胃部的温暖,乃至全身的气血仿佛都在这股药力的作用下缓缓流动起来,流进了心血管里。
通过一周的亲身体验,我深刻尝试了这方剂中每一味中药的独特性质,以及相互之间的协同作用。它们或行气,或活血化瘀,共同构成了一个和谐而复杂的方剂,旨在调节冠心病患者的气行血行,以达降血脂、抑制血小板聚集、抗血栓、舒张血管、增加冠脉流量的作用。
然而,我认识到,这样的尝试并非人人可为,更不可盲目效仿。中药虽好,却需要辨证论治,且需要专业指导。我的尝试,是基于深厚的理论基础与严谨的科学态度之上,旨在探索与完善治疗冠心病的精方。
后通过临床观察40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B方)和对照组(A方),各20例。(服用方式及疗效判定标准略)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经过不懈的努力与探索,我的科研项目取得了好的结果,如同乌云散去,阳光穿透云层,洒下万丈光芒。此刻获奖的喜悦与成就感,是对我曾经的肯定,也是对未来科研路上的激励与鼓舞。
本着不断进取的精神,多年来,在中医科研方面,计获奖24项,包括市级以上科技进步奖5项;省级以上优秀论文奖10项;国际优秀成果奖1项;国际金奖6项;荣誉称号2项。
“女士们、先生们:北京就要到了,我们的飞机即将开始下降,请系好安全带!”广播员温馨的提示打断了我的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