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明先生是我少有崇拜的古人之一,其心学思想传承了儒家思想的本源。自宋儒程颢之后,阳明先生将心学推崇致历史巅峰,其思想影响了当世乃至后世几百年的中华子孙。然而,戏剧性的是我们自小学习的便是西方的唯物主义思想,而将中国的儒家思想、道家思想等传统文化,定义为唯心主义思想的哲学范畴。以至于这么多年来都没能尽早的接触到中国古人的智慧。
虽然西方唯物主义讲究的是实实在在的物,以科学为依据,而中国的所谓“唯心主义”心学是没有科学依据可以支撑的。但是不管是从个人还是普适性的社会规律来看,心学对个人、社会、乃至一个国家都是至关重要的。如果没有内心的信念就没有民族自豪感,没有民族自豪感就没有社会的团结与和谐;如果没有内心的希望,人人将如行尸走肉,正如我们常说的“人无志而不立”。
王守仁不仅是儒家心学的集大成者,也是儒家心学的真实践行者。也正是因为他生平一直践行者儒家思想,在践行中大获裨益,才能将儒家心学发扬光大。如果了解王守仁的成长环境与其故事,就能知道王守仁虽然聪明,但是也做了非常多的荒唐事,比如年少时逃婚、求仙问道、面对着竹子不吃不喝的格物致知,最终病倒等等。虽然他有个状元父亲,但是也逃不掉颠沛流离、起起落落的官场命运。在被贬贵州龙场驿站的时候,在十分艰苦的生存环境下,谁在棺材里悟出了生死之道,从此开始看淡生死,开始讲学传播思想,最终其思想得以名扬古今。
王守仁在其年幼的时候,就懂得立志成圣成贤,并在其成长过程中,一直以此为人生志向,从未放弃。在求学、问道、交友等过程中始终坚持圣贤的处世标准来标榜自己,即使在病重、被贬龙场时也都从未放弃过自己的志向。
此次谢文忠总以“心上用功”为主题,再次带领我们回顾了阳明先生的心学思想——“知行合一,心中拥有无尽的宝藏”。再次感受伟人在立志、明心、静心、悟道上的一路坎坷,也再次警醒自己的志向何在?坚持志向的决心何在?坚持志向的行动何在?是否为实现志向中会遇到的困难做好了决不放弃的准备?是否为坚定的志向从心上开始用功了?
西方的唯心主义也好,中国的儒家心学也好,事实上始终还是离不开事物的本质“解决问题”。如果将心学与管理学相互结合,具体则可解决几个方面的问题:
心上用功,立志高远。“黄金圈法则”的核心思想之一就是需要有共同的价值理念,这会是影响一个团队、一个公司乃至一个国家能走多远的关键因素。然而,不同环境、不同条件下工作沉淀下来的价值理念,有可能会相差甚远,彼此习惯的工作模式、交流方式、处事原则,都会影响工作的效率、团队的发展。此时,沟通交流,能否同频共识就成了最为关键的因素。
其次,责己的态度从圣人的角度来看,是一种了不起的思想。正如有句歌词“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间将变成美好的人间。”或许可以改成,“只要人人都有责己的态度,世间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净心与明心提升心灵品质。心不明、不净时容易被污秽的东西遮蔽双眼,看不清事物本质,这些污秽的东西就是不敢担责。于是经常出现了职场中的权责工的问题,分工不明,职责不清,推卸责任。如果能在工作中不断的修炼自己的净心与明心,提升自己的心灵品质,便会敢于担当责任,责任清晰,分工自然明了。
于个人而言,指导我行动的将是立志、从心上用功,挖掘心中无尽的宝藏。学古人成圣成贤的志向,坚定不移的意志,即使在病痛折磨、仕途坦荡、甚至生死边缘之际亦是不改志向。这份决心与这份毅力将指引人生的方向。然而现阶段最容易被情绪蒙蔽明心与净心,从而看不清或者容易忽视事物的本身。控制情绪、战胜情绪成了当务之急,努力做到“有情绪还能淡定从容的交流。”淡定从容的交流,来源于内涵的修炼,内涵的本质是见多识广。与更多优秀的人交流,与古史今事交流,方能做到豁达开朗、从容不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