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3日—27日,我有幸参加了在淮安举行的江苏省基础教育科研机构负责人高级研修班的学习。短短五天的研修之旅,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我和其他近百名来自全省各地的学员一起,共同享受了一次精神上的饕鬄盛宴。
得课题者得天下
课题研究一直是我的弱项之一,所以我特别期待学习安排中杨润勇的讲座《有效课题研究的策略与方法》。
杨润勇,教育学博士,中国教科院研究员,现任教育法治与标准研究所所长,国内高级访学导师、博士后导师。杨教授非常有激情、有活力,全程以站姿做讲座,且不时在台上前后来回地走动,以便于与我们更好地交流沟通。
杨教授的讲座信息量很大,包括有效课题研究36计,中小学教科研的基本理念,有效课题18讲……等等,令人目不暇接,我一边拍照,一边聆听记录,忙得不亦乐乎。尽管如此,杨教授讲得大部分内容仍然来不及消化吸收,感觉也是似懂非懂。
但有一句话,却令我印象深刻,就是——得课题者得天下。
杨教授认为,课题研究是教科研的最佳路径,是教科研一体化的最佳方式。他首先反问:我们做的是真正的教科研吗?为啥研究?谁在研究?研究什么?如何研究?什么结果?从而得出:没有教育的科学,就没有科学的教育。因此,杨教授号召:研究它——关键点+问题点;热爱它——得课题者,得天下,得幸福,得未来;Just do it——借题发挥,step by step。
作为课题小白的我,从2010年开始接触课题,一路走来,跌跌撞撞如盲人摸象,经历过N次的滑铁卢,碰得鼻青脸肿。究其根本,是因为我既不懂课题研究的具体方式,也并没有从内心深处真正认识到课题研究的价值和意义。
事实上,在我们的身边有着千千万万的问题,而课题研究则是聚焦教育教学中某一领域的问题,通过文献、实践、观察、分析等等方式去切切实实地进行研究、对照,从而得出观点、认识和策略,并有效地改进教育教学质量。
能围绕着一个有价值的课题进行研究,也就避免了东一榔头西一棒的盲目性,更有具象性和指向性。
因此,正如杨教授所说,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应该有意识地恪守一个领域、审视一个范围、选择一个问题、聚焦一个核心、凝练成一个课题。在探索教与学的规律的实践中,我们广大教师应具备在研究中工作和在工作中研究的双轮驱动力,即一手抓教学,一手钻科研,以研带教,以教促研。
如此说来,确实是得课题者得天下,得幸福,得未来。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课程?
另外一位令我印象深刻的专家则是丁昌桂总编,他是一位资深教育媒体人,专注于学校文化发展战略、教师专业发展策略研究。丁老看上去大约六十岁左右,和蔼可亲,就像是一位邻居家的老爷爷。
丁老首先以调侃、惋惜的口气剖析了当前教育中存在的一些现象和问题,听来深有共鸣。
他说多少年过去了,教师还是这么累,还分享了一首打油诗:当了教师实在太累,教书育人终日疲惫;学生告状回回都对,工资不高还要交税;一时一刻不敢离位,下班之后还要开会;囊中羞涩实在惭愧,家长还说我们受贿。
他说机器越来越像人,人却越来越像机器。
我们在开心一笑的同时,也不由有些心酸,造成这种现状究竟谁之过?
丁老却一针见血地指出:传统的社会已经不适应未来社会的人才需求,因此,课程必须转型,这样才能保证目标与课程相衔接和匹配。结构层面:要从零碎断裂,走向统整融合;体系层面:从封闭走向开放;实施层面:统一性走向多元选择;表达层面:形成结构化课程图谱。
丁老分享了他为几所学校设计的课程图谱,其美观大气,朴实灵动令我们叹为观止。最难能可贵的是,丁老都能抓住学校的特点进行设计。
如繁荣小学的课程设计理念是:向下扎根,向上生长。具体课程则分为:冠课程——生命绽放;干课程——生命拔节;根课程——生命奠基。整张设计图上有一棵绿色的大树,课程设计的条目则分别标注在大树的不同位置旁边,既生动形象又内涵深刻,令人赏心悦目,过目难忘。
“课程开发”这个词头现在已经越来越高频地出现我的耳边。但于我而言,如何进行课程开发与设计还是一个陌生的领域。或许此生,我都无法达到像丁教授那样高的水平。但是,或许我应该考虑怎样利用自身的特长与优势,带领着我们工作室的成员进行一些艺术特色课程的开发和设计,这应该还是可以展望的,且必须要去做。
特色发展迷人眼
本次的学习过程中,还安排了一天的时间去两所学校进行实地参观,这两所学校各具特色,各有魅力,同样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第一站:淮安市周恩来红军小学
在来参观这所学校之前,我还是第一次听说有红军小学这类学校,好奇之余,我百度了一下:全国红军小学建设工程于2007年由前中央领导李瑞环和老一辈革命家及其亲属倡导发起,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红色基因、代代相传”为主题,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红军小学深耕红色资源、厚植红色底蕴、讲好红色故事,努力把红军小学打造成为传承红色基因的红色摇篮,努力成为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事业坚强可靠的接班人。
原来如此,难怪翻开红军小学的建校十周年宣传画册,便能看到各级领导莅临指导的题字和图片,各类媒体的宣传报道,层次之高,范围之广,令人惊叹!
一走进校园,习近平主席的题字便跃入眼帘:托起明天的太阳。然后便是一组与周恩来主席相关的雕像。
接着,我们就被分成两组进行参观。学校是经由顶层设计精心打造而成的,处处体现着“红色主题”的特色:
文学园里,学生们声情并茂地朗诵红色诗歌;艺术园里,学生们精神饱满地演唱红色歌曲;国防园里,学生们生龙活虎地“翻山越岭”;长征园里,学生们勇攀泸定桥,忆苦思甜……
第一站便在我们的惊叹和感慨中结束了。
第二站:江苏省淮阴中学——百年老校
相比于周恩来红军小学的年轻和朝气,淮阴中学则是一所底蕴深厚的百年老校。
在校长的介绍和带领下,我们参观了淮阴中学的艺术训练基地和航空基地。这两方面也是当前淮阴中学的主打特色,感觉都非常地高大上。
对于我这位音乐老师而言,我最感兴趣的当然是艺术训练基地,望着那一间间整齐美观、设备齐全的音乐室,以及堆满乐器的排练场所,我不由心生仰慕。淮阴中学的交响乐团我早已慕名,据说每年都要举办新年音乐会,希望有一天能有机会现场聆听。
而让我震撼的,则是淮阴中学的图书馆,那里收藏着自建校以来的所有刊物和报纸,以及以前的试卷和报纸等等,收藏之丰富、全面令人咋舌。我在那一排排书架中徘徊着,仿佛穿越了时空。那些发黄的纸张、书本被贴上标签,整整齐齐地排列在书架上,他们无言地向我们诉说着淮阴中学百年来的荣光和历史。
第二站便在我的期待和神往中结束了。
每次学习都是一次提升和交流的机会,本次学习同样如此。除了上述收获,我还有幸认识与我拼房的,来自淮安盱眙的关老师。学习的几天里,我们相谈甚欢,她的温柔知性、善解人意令人难忘。这也是我本次淮安之行的另外一大收获吧!
淮安之行收获满满,专家们的思想和风采如同一颗颗星辰,划过我的天空。
既要仰望星空,更要脚踏实地,怎样做课题?怎样做课程?怎样做教育?且容我把所学所思好好内化,转变为自己的思想和行动,如此方不虚此行!自勉之,共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