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可以问一下自己的学生,他知道每天需要掌握什么知识吗?他知道掌握的这些知识以后怎么用吗?如果学生不知道,那么反馈式教学,可以帮我们解决这个问题。
以活动为导向的设计和灌输式教学设计,这两大误区的弊端在于,没有通过反馈式教学的方法,彻底想清楚教学目的。因为学生没有产生持久的学习,所以也不会达到真正的学习深度。如果单纯只是为了活动而活动,那么学生的学习任务只需动手,不用动脑,学生不需要理解,只要参与到活动中即可。仅仅参与,而非真正理解,就给予学生奖励,这种现象是很常见的,作为最终学习结果,参与是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
在灌输式的学习中,教师忙于赶进度,讲完一本教材的时候,他们显然没有考虑以下几个问题:通过这些学习内容,学生将会获得怎样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呢?什么样的学习支架能够引导学生理解重要的观点呢?希望学生如何应用这些观点来明确事实的意义呢?哪些表现性目标能帮助学生知道如何记笔记,以使他在课程结束时发挥最大的用处呢?灌输式教学意味着教师只关注讲授,检查主题,推进学习进度,而不管学生是否理解这种方法。灌输式教学,通常依赖于教材,通过教材来定义教学内容和教学次序,相比之下,我们建议以结果为导向的教学,将教材作为一种资源,而不是教学大纲。
例如:语文学科,如果在学习新课的时候,我们单纯讲授课文内容,然后在讲完课文之后再进行复习,这样显然有点儿被动。如果我们先对期末考试试卷中所涉及到的考查内容进行归类。然后细化到每一篇课文的学习中,在课文的学习过程中,就注意收集所考查到的知识点加以整理,在日常的作业中,就对考试中所需要的能力进行练习,那么必将事半功倍。
示例:语文作业:读书+随笔,读书的好处有很多,如果在读完书之后,紧接着写一篇随笔,那么既提高既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又能够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