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教师下水”
——读《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有感
宝鸡高新中学田玲
最早读叶圣陶先生的著述,是一本古旧的32开《三老谈语文》,薄薄的一本,信手翻来,却发现目前很多课改的名目,书中原本就有论述,只不过换了一个洋气的名字罢了。最近特意买本《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来读,很喜欢他关于“教师下水”的论述:“无非希望教师深知作文甘苦,无论取材布局,遣词造句,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而且非常熟练,具有敏感,几乎不假思索,而能左右逢源。随时给学生引导一下,指点几句,全是最有益的启发,最切用的经验。学生只要用心领会,努力实践,作一回文就有一回进步。”
其实我教学生作文,没有什么好方法,就是“下水”。大多数时候,我和学生写的是同样的题目,凡我写的生涩处,反复修改,写写删删,就是想给孩子们一个例子,也常常对比,找出她们优于我的句段大肆夸奖,不少学生的作文推荐发表,孩子们至少不怕写作文。
果戈理曾说:“写作的人像画家不应该停止画笔一样,也是不应该停止笔头的。随便他写什么,必须每天写,要紧的是叫手学会完全服从思想。”当然,我不是作家,我的学生中会不会产生作家也不可知,我只是觉得,一个人写点文字,是给自己的生活留些可回头查看的轨迹,是将胸中的情绪感受一吐为快。学生之所以怕作文,根本原因是动笔不勤,观察不细,感受不深。倘使教师坚持动笔,将学生日常生活中熟视无睹的细节放大,势必是极好的引导。
记得和学生一起写《沿途的风景》,学生写自然风景的不在少数,未尝不可,然而缺了意蕴。我写的时候,选取了她们熟悉的四个场景,电梯里老师们的交谈,校门口捡垃圾的老婆婆,校园里孩子们的晨读,下晚自习校门前道路上接孩子的家长们。用上下班的路途连缀起来:教师公寓楼电梯的谈话内容是一道独特的风景,大家对捡垃圾老婆婆的态度何尝不是一道善良的风景?校园里的花草树木与晨读的孩子,色彩辉映,和朝阳一起构成最美的风景;下晚自习楼上看到接孩子回家的家长们,是爱的风景线。都是孩子们常见的人、事、景,旨在拓宽他们的写作思路。效果自然不错。
阅读是写作的源泉,教师不仅写作要“下水”,阅读亦如是,阅读是写作的基础。但凡优秀的教师,必定首先是一个阅读者。记得我吗工作坊开题,曹公奇老师说:“一群不读书的老师,总是要求学生读书,这怎么行呢?”印象颇深。我是属于记得快忘得快的那一类,读过的书过段日子甚至题目都记得不很清晰了,小说的情节也常常张冠李戴。所以,我推荐学生阅读的书,大多我都要重新读一遍,为了和他们找到交流的碰撞点。时不时也故意说错些情节,引导他们去读情节所在的下一本。读的多了,潜移默化就收到了影响。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就是这个道理。
教师,尤其是语文教师,笔耕不辍,是很有裨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