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给学生讲题,讲到一个概念:经世精神,我觉得经世精神应该就是哲学里说的入世精神,自然而然就给学生讲了“出世”“入世”的概念。我认为出世就是逃避世俗,入世就是积极融入世俗社会。
晚上回到家,随手翻到王德峰教授的讲课稿《寻觅意义》,里面一篇《中国哲学的人生境界》提到出世与入世的关系。
中国人为什么会提出世与入世的精神,是因为中国哲学很早就提到了“有限物和无限心”的问题,面对人生有限,世界无限,人心必然会产生焦虑和痛苦,然后就产生了心灵如何安顿无限欲望的问题。
如何安顿呢?就必须先做到先出世再入世。儒家面对世俗事务,它的方法是“有所为而为”,我们做这件事情是本身应该做,而不是为了功利目的,从而达到“无所为而为”,忘记自己的功利而去做事情。比如开办民营机构学校,不是单纯盈利,而是为了有教无类。
道家讲究无为,做事情讲究“无为而无不为,就是遵循自然规律。
佛家讲究做事不要求结果。
如何出世呢?简言之就是要追求自己的本心,不要被外界的事务蒙蔽了双眼。
那么如何做到出世与入世的统一呢?就是先修炼自己的本心,可以是儒家的观点,“有所为而为”;也可以是道家的观点,“无为而无不为”,遵循自然规则;亦或是佛家的观点,尽力为之,不去想结果。有了初心,再次实践就有了出世与入世的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