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高中的时候,有一个跟我一样娇小的女生说过一句话,至今我还记得。有次早操她跟我说了句:“着什么急呢?早晚都会学会的”。这对于当时只知读书考试的我来说,是一句很棒很有魔力的话。一是觉得她心态太好了,另一个是对于早晚会会是因为她会持续的学。所以从那以后我的心态也发生了些变化。
然而时日一久,到今日这个想法已经成了借口成了绊脚石。已经演变成另一种惰性思维,接受新事物(知识)的时候(被迫或者自愿),以后肯定还是会看到的学到的用到的,现在只需要可以大致了解一下即可。然而不再高强度的学习后,就不再高频率的遇到那个需要学或者用的东西。即使遇到,也依然有着这样的心态。
结果的结果就是新知识新事物总是一知半解。然而察觉到问题所在就是解决问题的开始,既已知道原因,在以后遇到时强加注意力在新事物或新知识上,一次性弄明白,就算忘了再看到的时候依然能唤醒记忆。
惰性思维其实很可怕,因为对事情了解不够清晰就会对事物描述不够清晰,直接影响你的表达你的感受,甚至会影响到你的自信心。“一日三省吾身”、“活到老学到老”,这些话语流传多年,每个人都会说,但是正因为熟悉才没有从根本上去了解去认识。
离开学校以后,读书是需要看心情看情绪的,因为总觉得不好的时候看不下去。待心情平静,把书打开看上几个小时,总会有平静安宁所有对于我来说美好的情绪。正是对读书时间的挑剔,让我觉得这种美好十分的稀少,每每一次总会回味很长很长时间(长到几个月几年)。
自从开通微信公众号(zhxyh611)以后,需要经常写就需要经常看书来丰富自己的大脑,再者时间上不如上学那么自由,所以不能再挑剔时间。这对于我来说是一个很大的进步,甚至于现在读书已成了调整低落情绪的良药,完全颠倒了个。
看我文章的人都知道最近我在思索学习与不学习、成长与不成长的区别,因为在读书在写作在思考,所以似乎每天都能有些小感悟。现在我每天把感悟写出,期望我们共同成长,如果早已明白,那就是见证我的成长(从李笑来那里看来“成长”(虽然早就知道)一直想解释一下,但又觉得大家都懂)。
在爬山过程中,不断的会有人超过自己,也不断会有人落在后面。如果不是比赛的话,很少有人会对超过自己的人羡慕嫉妒恨,也很少有人对落在后面的人鄙视。
在爬山的过程里,我们要的是一个休闲,一个娱乐,如果再掺杂上那些情绪的话,岂不是自找不痛快!如果把这个 道理应用到生活中呢?根据我对我家庆宝的观察,小孩子是没有后悔、嫉妒、羞耻、偏见这些概念的。那这些概念是何时在人生中体现以及如何得知的呢?
爬山时,如果愿意最终总会爬到山顶,每个人都可以爬到山顶(时间是充足的),只是早晚而已。其实不只是爬山,很多事情都是这样,比如你要看一场电影比如你要一次远游比如找一份工作,只要你要愿意你终会完成这件事,因为这些事情都有充足的时间。人生呢,却是有限的,也许长寿,但也只能活一百年。
如果我们通过拓展人生的宽度,从另一个方面来看是不是弥补时间的短缺?就像我长得不高,但如果我很胖,也能很重是不是(这个例子……)?如果每一个人都在成长,所有人都在进步,那大家共上一个台阶。成长期间因为每个人关注成长关注学识见识和知识,会减少很多的羡慕嫉妒恨,环境也更为和谐。
因为一直在学习一直在向前走,大脑不断的填充新的内容。如果新内容添加的好,那么大脑内的框架也会越来越丰富,就像一个收藏家的收藏品越来越多一样,有着越来越多的财富。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我是若水,文字的路上很高兴遇到你
微信公众号zhxyh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