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有是一个多才多艺的学生,他在孔子被重新重用之后再鲁国待下去,同时他多才多艺,懂得很多有用的东西,天生资质也很聪明,别人认为他很贤能,可以做很多官职,但是孔子不这么认为,因为孔子觉得,多才多艺只是一种技能,还有很多的技能冉有并没有。
冉有坐上官了之后发现有问题,因为其他的诸侯们都开始专权了。(众所周知,春秋战国时代是可以用一个字来形容的,那就是“乱”。周天子定下的法律全部都荒废掉了,没有一项都保留下来,更可恶的是专权的大臣,比如说季氏,他们非要把朝廷搅得一锅粥才肯离去,或者说他们甚至不会离去了,因为,专权的感觉谁不享受呢?)
而冉有却没有办法阻止他,于是孔子万分生气,认为这样的话会激怒神灵的,并且这样就证明然有并没有什么很大的权利,虽然他有着很高的职位,但是只是名字而已,并不能代表他的做事态度,因为他虽然多才多艺,但是他只有这一个能力,至于其他的能力,他一概没有,于是孔子在这里说;“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这是不可以忍的。
这里从孔子的评判角度来讲,我认为冉有这个学生也是过犹不及中的不及,因为可以通过与子路的一次从政探讨,可以看出,冉有和子路同时要从政。子路问,听到该做的事情要立刻做吗?孔子说:“不行,有父亲与兄长在,你要想好再做,有各种后患,你防不了了,但是冉有问了同样的问题,孔子却说可以立刻去做。子路和燃油是不同的回答,这里我们依旧知道孔子会根据不同的地址说出不同的问题,所以就证明了子路这个人太刚强,太积极,激动过头,做事容易鲁莽。
但是冉有则相反,他必须要完全稳定才敢去做,并且不敢惊起大的风浪。
但是冉有反而使得孔子更加失望。
那么他为什么还让孔子更加失望了呢?这是因为当然有成为了季氏的家臣之后更离谱,反倒增加税收,让季氏家产变得更加富有,下面的平民百姓则更民不聊生。孔子认为,冉有和他们不在同一个道路上,我们可以敲锣打鼓去批评冉有。
冉有的年龄也不小,和子路是一批入学的学生,这已经算是老学生了,那孔子说可以敲锣打鼓去批评他,这岂是有点太伤感情了,但是孔子这么做是有他自己的原则,他有持守,而不是因为看中表面的感情,去屈服于感情而破坏了自己的为人。
还有可以看出冉有用公共的钱来处理私事。
就比如说,冉有和公西华是非常好的朋友,可是冉有只给他开工资很高,直接给了他800斗,800斗在当时是一年的薪水。
可见他真的是有假公济私的嫌疑,而儒家的原则应该是雪中送炭,而不是锦上添花!!!
但是我们可以知道人有这个人也是很好的,他的多才多艺体现了他的品质,以及他未来可能的结果,但是一切都取决于他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