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9年的时候再看刘润老师的这本《2012买张船票去南极》,可能显得有些「过时」了。不过对于也想去南极的我来说,还是想看看已经去过南极的人,是怎么形容这段旅程的。
严格意义上来说,这本书并不是一本南极游记,真正说到南极见闻的只占全书的1/4。剩下的篇幅中,1/4在说南极梦是怎么来的,1/4在说南极旅游的准备,还有1/4是一些其它的梦想。
在这个讲究「干货」的时代,2012年的南极旅游干货,对于2019年的借鉴意义已经不大。现在想要去南极,费用和繁琐程度都已经比那个时候降低太多了。即便是书中提到200多次的「梦想」一词,也早已不是热门词汇了。
但书中隐喻的一个有关「梦想」的问题,却是可以贯穿到我们一生的,那就是:
当你发现实现梦想比想象中的要艰难许多、或者发现梦想不如想象中的美丽,那你是否能承担得起选择所带来的结果?
作者是在经过比较充分的调查和准备之后,才开启了南极之旅。即使如此,旅途中经过「魔鬼海峡」的强烈晕船,坐在极地快艇上差点被南极的海浪打翻,以及与南极地震擦肩而过,都引发了他的思考:
“选择所带来的所有结果”,当然就包括了失败、困苦、甚至死亡,甚至其它一切比死亡更可怕的事情。有对自己的选择负责的决心和能力,你就真正拥有了自由,才可以放飞梦想,才会有怒放的生命。
而同行的团友中,有人在出发前就已经平静地想好:「如果人在这里没了,就是没了」。有人在积蓄不够、买不起原价的船票的情况下,可以当机立断地提前搬到发船的小镇,一边在当地打工,一边等待「最后一分钟」船票的机会。
换做是我们自己,是否有这样的觉悟和行动力呢?
作者也在书中提到,一开始有不少人都说要同去南极,结果最后成行的只有三个人,绝大部分人都放弃了,有的人说「时间排不开」,有的人说「家人不同意」。所以「梦想」这件事,对很多人来说,一辈子都只会停留在「梦」的阶段。
用书中的话来总结,就是:
人们真正赞赏的,并不是最后你是否到达了目的地,而是你在追寻目标的道路上,到底表现出了怎样的品质。
相关文章:
当我们在旅行时,真正在看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