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有幸请到了《终身成长》这本书,读了它的朋友都会觉得这本书对于自己成长的帮助,我也是这本书的受益者。这一次,我打算采用读者采访的方式,来向大家展示这本书的思想,让我们开始吧!
Q:拥有成长式思维的人有哪些特质呢?和固定式思维的人有哪些不同呢?
1、遇到失败不会觉得自己就是个loser,而是更多地去思考,如何通过失败去更接近自己的目标。
2、不会因为觉得自己应该维护好“天才”或“完美”的标签,面对挑战时就选择避开挑战,选择不去暴露自己的缺陷。而是勇于直面挑战,让每一次挑战都成为锤炼自己更加成长的机会。
3、不会因为害怕努力了却没成果,选择不去努力,并尝试营造出“我没有得到我想要的,是因为没去做,而不是自己没有能力”的假象。
4、不会因为伴侣之间一时的矛盾,就认为TA不爱我了,吵着分手或冷战处理。而是即使产生争歧,也会想办法沟通,让双方更了解彼此,懂得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不会水到渠成,而是要通过努力去建立维系。
成长式的思维模式在于,你面对没有多大天赋的领域,依然愿意去努力达到你想要的目标。但也会考虑自己的投入产出比,而不是觉得自己做什么都能成功,就什么都去做,反而分散掉自己的精力。
与成长式思维相反的,就是固定式思维,特质就是把上面的话反说过来就行了。
Q:一个人只能拥有固定式思维或成长式思维其中一种思维模式吗?
并不是这样的,更多的人是同时拥有这两种思维,只是体现在不同的方面。
比如说,一个人在“自我觉察”这条路上拥有的是成长式思维,他相信自己经过学习自我觉察的方法,并实践,是能够更好地认清自己是谁,自己的优势和短处在哪里。但是他在练习写作时,有些时候会产生固定式思维,觉得自己写的东西逻辑不够清晰,内容不够新颖,文字无法打到读者的痛处等等,这时候就会想,写出来的东西这么糟糕,还是算了别写了。
Q:拥有成长式思维的父母,会有哪些表现呢?
面对经过努力获得优秀成绩的孩子,会去肯定他们的努力,在面对失败的孩子,会去引导他们思考,“你从失败中有没有学到什么呢?”
而不是简单地说,“我的孩子是个XX方面的天才!”其实,被夸奖为天才的人更容易陷入固定性思维,不敢做那些挑战他们能力的事情,他们更容易故步自封,在取得一定的成就被夸奖有天赋之后反而长时间的原地踏步。他们更倾向于不付出努力,以免努力却达不到目标,使他们丢失自己所谓的“天才”头衔。
Q:我觉得自己更多的是固定式思维,那怎么锻炼自己的成长式思维呢?
第一步,接受、拥抱自己的固定式思维,这很正常,也没什么可羞愧的。
第二步,观察,去觉察是什么激发了自己的固定式思维?是面对一个巨大挑战时?还是遭遇巨大失败?还是面对其他非常优秀的人时?然后思考,在固定式思维被激发之后自己产生了哪些想法和情绪?采取了哪些行动?
第三步,给你的固定式思维命个名,把TA看成是一个你的小伙伴。
第四步,教育TA,教育你的固定式思维。
当你想迈出舒适区时,做好固定式思维出现的准备,在当TA出现并阻止你时,接受TA的到来,想一想TA会对你说些什么。然后告诉TA,你为什么想迈出这一步,并邀请TA和你一起,“听着,我知道这可能会失败,但是我愿意试一试,你能不能对我有耐心一些陪我一起向前走一走?”
当你遇到挫折时,不要压抑TA想做的事情,但TA安静下来的时候,告诉TA,你接下来计划如何从挫折中学习并继续前行,“我现在暂时还不太擅长这件事情,但是我知道哪些事情可以让我进步一些,让我试一试。”
就像是ABC情绪理论,当你的情绪产生时,接受你的情绪,觉察它是哪种情绪,追根溯源去识别发生了什么事情,因为这件事情你产生了什么想法导致你会有那种情绪,并思考你产生的想法是否是真实的?通过调整你对于事情的看法,来调整你的情绪。
(采访ending)
非常感谢这次《终身成长》的做客,通过和这本书的思想交流,让我想到当我还是个孩子时,其实不喜欢别人说我学习好、优秀,我更希望他们能够肯定我对于目标的努力。不过我也知道要懂得“课题分离”,别人的思维无法掌控,如果别人不会肯定我的努力,那就自己肯定自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