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课第十讲《让学习发生在每位学生身上》李磊老师2019.11.27
由于自己资历浅薄并且去年从一年级开始教学,因孩子们的年龄情况和自己的教学方式等综合因素,还没有前面开展学习共同体下的“讨论式学习”,现作如下简单的场景设计:
讨论场景:给孩子们看一些成功人士的视频,视频主题是关于梦想。看完后,
师:看了这个视频,你们长大的梦想是什么呢?并且说说你为什么想成为“他”的理由?
小组讨论结果:我想成为律师,因为我们渴望公平;我想成为教师,给孩子们教授更多知识;我想成为画家,画出五彩缤纷的世界;我想成为科学家,发明更多有利于人类进步的东西;我想成为军人,保卫国家等等等等。
师:(缩小话题,锁定范围)孩子们你们除了想成为“什么家”之外你想不想成为你身边的某一位具体人物呢?举个例子说说理由。小组讨论,可以是语言组织表达,也可以是作品展示,如绘画的方式。
小组讨论结果:
①我想成为“我的同桌”,他是个懂事的孩子,在家听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的话,在学校听老师的话,上课认真听讲,乐于助人……(说明孩子看到了榜样的力量,是个善于前行有正能量的人,这对于他个人的成长有推动作用)
②我想成为“妈妈”,
我觉得这个孩子长大一定很幸福。你们是不是也觉得这是个错误命题,读完吴非前辈的书,我不这么认为了,我用吴前辈的话的角度解释:男孩子之所以这么说,什么他的妈妈为他们付出了很多,并且这个懂事的孩子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一个家庭如果没有一个辛勤能干的妈妈,上面的老下面的小谁来照顾?家庭也无和谐幸福之言。这个孩子看到了对于一个幸福的家庭妈妈重要性,等他成人成家以后也能体贴他孩子的妈妈,把对自己妈妈的美丽品质迁移到自己孩子的妈妈,即妻子的身上,更加爱自己的妻子,组成一个和和美美的家庭,又何尝不是一件人生大好事。这个男孩子的回答比他长大要成为什么家要有意义。这个孩子的身上就潜伏着一种“大”。孩子有时候也是我们思维的启发者,不仅仅是我们陪孩子成长,孩子也在伴我们成长。
③画了一幅画,上面写上形容这个人的词语,句子,加以串联,也是一个小练笔。
学习共同进步下的讨论学习是一种新方式,也是一种艺术,我个人有以下设想。
讨论总要求:“不为讨论而讨论,重在培养习惯”具体量化为:
⑴倾听中学习:不在讨论下“凑热闹”,在其他组员回答完毕后,我会不定时提问同学,让其复述前一位同学的回答结果,不管结论对错。旨在培养倾听习惯。若只是在讨论下打打酱油,那么,这种讨论或许还不如“填鸭式教学”,因为他只是眼巴巴看着别人在讨论中有自己的半个苹果分享得到一大堆苹果。
⑵思维式学习。在大家讨论的基础上还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比如某某同学说:“根据刚刚大家的讨论,我还有这样一个不同的想法或看法”超出常见问题的解答方式外,可谓是“又多了一个哈姆雷特”。旨在培养孩子们的发散性思维。
⑶学会评价:可以从简单的开始,比如说,哪组哪位同学回答问题时站姿标准,声音洪亮,吐字清晰等,根据年龄制定起跑线和跟高的评级纬度。旨在培养孩子们的价值观。
⑷学会合作:各组根据个人特长分工讨论并且汇报结果。字体整齐者,罗列要点;语言表达能力强者回答问题;思维敏捷者带领组员找解决问题的突破口等。
⑸学会审题:听清楚老师的问题,再去思考,不要急于讨论,讨论问题就跟做题一样,认真审题才能做出正确答案。
⑹学会管理:对于班级卫生、纪律、学习等方面可以号召孩子们成为“班级小主人”让每位孩子在班级里“有事可做”,有集体存在感,有归属感,有助于班级有序高效管理。比如有的孩子学习上不是很优秀但是擅长管理,有组织能力。有的孩子可能真的有点落在大队伍后面,我们让他们擦个黑板啊这样,孩子也会觉得这个班级需要我,我归属于这个班级 。
分组情况:按照全班情况分8组,每组6人(最后一组8人)。并且每组自选一位组长(组长不定,因为每个孩子有不同特长,孩子们对老师所提问题有自己的“专业性”,比如有的孩子对鉴赏问题擅长,有的孩子对分析类问题擅长)
讨论结果奖励:星级评论
各组之间回答问题时吐字清楚思维逻辑有序,表达清晰者获得五星好评,累计100个星星者换取实物奖品(自费买些许小的学习用品)
具体操作过程中的奖励,依据具体要求及具体表现为准,比如,①本组在回答过程中因紧张遗漏知识点,本组组员及时补充(“组长回答完毕后及时发现并且补充”)者,在原来基础上加一颗星;②其他组补充者为所在小组加一颗星;③符合要求⑵者,为个人加两颗星;
感悟:根据李老师的详尽讲授的“课堂改革就是静悄悄的革命”我有这样几个小感悟:①走近孩子才能走进课堂。②教师要会提问题,提出既不超出学生发展区的问题,又能推动学生深入思考,拓宽思维的问题。③作为教师不管是授课还是听课,都要融入孩子们的讨论之中,不要给孩子们一种视察工作的“紧张感”“拘束感”,不要像“沙雕”般出现在孩子们的课堂,这样的课堂其实是“装”出来的,我们应该做到“不装”,参与到孩子们的讨论中,或许有人认为这样看起来会很乱,但是我想说,课堂本是一个学习的场所,它不是舞台,教师不是演员,学生和听课教师也不是只为讲台上的教师鼓掌喝彩的观众啊。④从小养成不打扰别人的习惯。不管是交流学习的时候还是公众场合的交流,这是一种“雅”教育。⑤讨论学习中学生学会了“敢”(敢思考,敢发散思维,敢交流,敢说不会)⑥教师在教的同时更要学,有输入才有输出。⑦学会实践理论是学习的最高境界。⑧学会讨论学习从学会合作“游戏”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