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出生两年后,儿子的出现使女人在这个家的地位有所提升,母亲对妻子的态度不再那么刻薄,他对妻子的态度也好了许多。只是原本不受人待见的女儿随着儿子的来临更回没人有精力照顾,因此自孕期开始便常常在外婆家住。儿子刚出生的那个月更是一次性在外婆家一住就是四十天。如此一来,女儿心中对家和爱的渴望更是一望无底。而众人对儿子的关注和寄托也远高出了一个婴儿该承受的能力范围。自小,女儿的成长里即带着成人给予的重男轻女光环,也带着母亲对她毫无保留的爱和期望;而儿子的成长里,却带着众人的寄托与整个家庭的责任与使命。似乎男孩子打一出生起,就没有选择和松懈的理由,他们只能接受父母认为最好的选择,做父母最期望做的事。妻子的长期不自信,使她对孩子的社会能力不敢放手,别人放学后满村子跑,不到肚子饿了不回家,而自己家孩子却只能在以家为直径500米内玩耍。孩子们也懂事,妈妈说了在外不要和别人发生冲突,他们便尽量少与别人发生过多纠葛;妈妈说了放学不要老在外面玩,他们便一下课就往家赶;妈妈说了周末在家玩别离家太远,那样玩野了心就不会读书了,他们就在以家为圆心的500米内玩,学习也一直保持前列;平日看妈妈忙也会帮着做家务,俩姐弟在家一直都比较和睦,少有别人家的争吵和打闹。
也许你们看到孩子这样的表现会感叹,这俩娃真是太懂事了。是啊,现在回头看,孩子们真的是太懂事了,懂事到让人心疼。所谓的懂事、听话,都是以束缚孩子们的天性和想象的结果。前面说到了女儿的内心有苹果和咸蛋化身的天使和魔鬼,天生骨子里含着善良和倔强。女儿打童年起就觉得自己是一个除了妈妈以外谁都不爱的孩子,无论是爷爷奶奶、还是爸爸姑姑,反正爸爸这边的亲人没一个有喜欢自己。因此,在“听话”的同时,多了份比同龄人成熟的思考,大人也常常不理解女儿而把女儿的行为说成“不听话”、叛逆,然后就更加地不喜欢。在女儿八岁那年,小小年级的孩子居然内心压抑到了想用自杀来博得大人的关注和爱,还好,终究没干出傻事来。只是从此以后的很多年里,女儿梦里都会梦见自己不是这个妈妈生的,总会梦见自己的亲妈已经去哪座孤庙当尼姑去了。然后立志长大要好好读书,走出这个村子去外面的世界寻找亲妈。
另一面,儿子却在什么都不懂的情况下只能乖乖地听别人告诉他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即缺少叛逆的契机,也缺少思考的源泉,每天只要做好学校的作业,完成大人交待的任务就好。不必思考为何要学习,不必思考为何学习路上不能玩,更不用思考妈妈为何一个人带着我们离开那个小村子来到这个县城里生活。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