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端午,满屏的祝福, 满屏的团圆,满满的仪式感总是让人忆起许多的往事来。
小的时候没有手机,没有日历,日子是靠每天每天过出来的,我常常会惊诧于父母,特别是母亲和外婆,总是把家里每个人的生日,每个节日记得清清楚楚,从来不会忘记,节日节气哪天该有什么风俗,诸如立夏吃丸子,端午吃粽子,哪天吃新米,都安排得井井有条。
农历五月是我最爱的,五月不止有端午节,还有因为自己的生日也随后就来。雄黄酒,艾叶水什么的这些风俗,其实我是不太知道的,我最喜欢的就是尾随在母亲身后去摘粽中。家门口有一大片的粽中,已经想不起是自己种上去的还是野生的,长在我家门口自然就是我家的专属。每年端午前,绿油油的一片,长得很欢。母亲并不吝啬,谁家要采,远远喊上一句,直接拿篮子就来摘就好了,于是每天每年五月初二三,门口摘粽叶就变成了一道风景,热闹得很。大人说说笑笑,小孩高兴的上蹿下跳,蛇喜粽叶,而我恰恰是相当怕蛇的,只敢远远看着,即使如此,还是很开心。
粽中摘好了洗好棕叶母亲就开始准备包粽子,盆子洗好糯米,一把棕条,一把靠背椅子就是母亲包粽子的工具,妯娌之间也会相互帮忙,印象中大伯母的粽子是包的相当漂亮的,长长的三角形,棱角分明,绿色的粽叶包裹着素的、甜的、肉的,清香诱人。
每次看着粽叶在母亲手上卷几下,绳子绕几下,一个粽子便出来了,心未免痒痒的也想学,母亲也乐意教我,可每每示范几次,粽叶不是破了就是米漏了,一直到现在,都没有学会包粽子,母亲总是笑谈自己养了个男孩一样的女儿。
粽子包好了就下锅,等粽子出锅是一个很煎熬的过程,煮粽子是需要烧柴火的,火旺旺的,粽子在锅里翻滚着,粽叶和着糯米还有肉的香味,从厨房冒出来,口水也跟着流出来。问了不知道多少遍熟了没有之后,总算等到母亲从锅里捞出粽子来,总是一边吹着喊烫,一边就丢掉粽叶,迫不及待就咬上一口,糯软香甜,味道好极了。而我偏偏是个不能吃粽子的,每次忍不住吃上一个就浑身无力,全身发抖,严重的时候甚至要躺上半天才能回过神来。一直到现在都没能改变,但是对粽子的喜欢却一直没有办法改变,以至于母亲每年端午都是一边喊我吃粽子,一边又担心我不能吃。
端午还有一个重要的活动,就是过节当天全家都要去外婆家过节。当然外婆的其他女儿也是一样的,这一天外婆是特别热闹的,我们这些小孩子也是最开心的,这一天不需要做任何事情,只管放心地玩,而且还有许多的吃的。大姨二姨三姨四姨都会提着平时我们见不到的好吃的回来,放在外婆的房间。我们这些小吃货自然不会放过这个机会,时不时溜进去偷偷解下馋。有的时候被外婆看到了,不但不会骂我们,还会再塞几个到我们口袋,满足一下我们好吃的嘴巴,那个时候,我们会觉得这是最幸福的一天了。
端午过后几天就是我的生日了,比起端午,热闹自然是没有的,但是母亲总会准备几个鸡蛋给我,还有端午留下来的好吃的,母亲总是说,我是沾了端午节的光了。所以,对于端午,我就更加喜欢了。记得十岁那年,中午放学回来路上大姨来接我,给了我一条漂亮的白裙子,白裙子在乡下是极其少见的,回到家穿上裙子,母亲和其他亲戚都说好看,夸我像个城里小姑娘了,我心里也不知道有多欢喜,那天晚上都是兴奋得抱着裙子睡着的。
现在已经记不起那条白裙子的模样,也想不起白裙子的去向,但是当时收到白裙子的欢喜却至今还记得,就如同守在灶前吃第一口粽子的那个味道,一直不能忘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