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时代,成绩排名看总分,所以我们总是在补短板,数学不好就补数学,英语不好就补英语。
进入工作中之后,各自负责相应的业务板块,最高效的方式,其实是沿着优势,积累势能,不断建立自己的职业壁垒。
这样的经历想必大家会有,你在某宝上买过一样东西,一段时间之内,某宝会不停地推送相同的物品给你。可能是系统无法判断你有没有买,就觉得你需要这样的产品建议。这个推送系统有点傻,但是放在需求领域里思考这个事儿,就有新的角度。
梁宁老师在《真需求》这本书里讲了一个理念:
一个人的长项,可能就是他的需求。
一个人的长项之所以长,多半是长期投资建设的结果。一个人的弱项,可能是长期回避的结果。
越是弱,越是不投放资源去弥补这个弱项,弱项就会越来越弱。
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自我实现是人类需求的最高层次。一个人在擅长的领域工作,更容易达到自我实现的状态。做那些擅长的事,会让你觉得更感兴趣,因为这些活动能给你带来成就感和满足感,从而成为你的内在需求。
当长项得到社会的认可和赞赏时,这种认可感会成为他们的需求,促使他们继续在这个领域发展。
梁宁老师说了几个人设,人们为了不断满足这个人设,就会不停地强化。比如,一个露营地作精,已经有了一个蛋卷桌,他还会再买俩再试试。一个考究派健身,明明已经有了三件运动服够用了,还是要继续入手。一个人在某方面越擅长,他对于某方面投资的获得就越让他有收益,所以会更主动、更舍得去投入。
所以,你会发现一个人的长项,就是他的需求。
这个人越强的点,他就会继续要、继续投入;
而一个人没有的东西,也可能就是他不想要的。
一个人擅于写作,就会不断在写作上投入时间精力,进而收获更多写作相关的成果,积累写作能力,出了一本书,接着会有第二本、第三本...
想想自己有什么强项,钻研一下,
怎么让自己顺着这个强项,不断成长为想要的样子,比如,领域专家、行业高手、超级大玩家之类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