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多久没有像个孩子一样在阳光下奔跑了?撒开脚丫无所顾忌地笑着、跳着、叫着。
生活原本没有那么复杂,奈何人们总是会放大自己眼前的事物,尤其是自己眼前正竭力追逐着的事物。
我们完全可以停下行进的脚步,蹲下身子,用孩子的眼光去探索未知的世界。
孩童的生活轨迹就是在探索中成长。然而,长大的标志是什么呢?绝不是一个仅仅代表年龄的数字,也不是单纯生理上的发育。当有一天你开始学着控制情绪,就说明你开始长大了。
童年之所以美好、是因为无忧无虑、是因为随心所欲、是因为不用考虑责任与担当;而长大的代价就是失去这些自由。
一位老师曾经告诉我:成长的过程就是尝百味的过程。就像从幼虫变成蝶,蜕变的过程总是痛苦的。我现在想想,其实这中间缺少了一个环节,一个重要的成“蛹”的环节。
有多少人恰恰就卡在了这个环节,缩在舒服的茧壳子里躺平,准备享受晚年生活了。蝶之所以能获得前所未有的自由,是因为它的不甘心,因为它明白只有打破壁垒,才能重获新生。
大部分成年人已经习惯屏蔽掉自己的未知领域,活在自己的舒适圈,或许我们并不能把它看做是一个问题。即使,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也不可能做到事事关注、样样精通。而自然界,万物生存的法则就是适者生存,动植物都有自己的适应圈、生活圈,生物对于安全的需要决定了这样一种“茧房”的产生。
生活中,我们会根据自己不同的需求,不经意地过滤掉我们自以为不需要或者不喜欢的一切,所以才有了“选择”这个词。我们不得不承认:人脑过滤信息的能力远大于储存信息的能力!
每个人身处的角度决定了他的视野范围,视野范围决定了我们认知的广度与深度。别让我们自己织就的“信息茧房”缠裹住自己,但愿我们既有“身在此山中”的惬意,也有“会当凌绝顶”的气魄。
不破不立。
唯有直面自己的内心,才能填补其中的空白。勇敢揭开自己内心缺失的那个角,可以像个孩子一样去牙牙学语、蹒跚学步。只要勇于尝试、敢于面对,有了新的开始,你就已经赢了;坚持下去,你一定能体会到补短板的自我成就感。
生活也不是只有按部就班的几点几线,即使堵车的日子里,我们自己也不能心塞,偶尔也可以像个孩子一样无所畏惧,在完全陌生不知名的道路上放逐自己。
可以随时为自己安排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当然,人不是只有向外奔走才是旅行,真正的旅行也不是寻找新的风景,而是寻找新的眼光。只有用孩子般清澈的眼眸,才能“去刻板印象”看清楚这个一波三折的如水如幻的斑驳世界。
很多东西并不一定非得追求多姿多彩,也可以像孩子一样泾清渭浊爱憎分明。色彩能愉悦你的眼睛,而纯粹的黑白有时候则能慰藉你的心灵!
可能,你身上有一种不合时宜的善良,习惯了丛林法则的人就会觉得你很假;可那又怎么样呢?试着把生活调到自己喜欢的频道,回归本真,用心去体验生活。
春日午后,沏一壶恰如其分的茶,捧一本可心如意的书,看庭前花开花落,随天外云卷云舒。
夏日夜晚,明月入我户,清风吹我衣;散步下瑶阶,仰看星斗辉。池水温柔了天际,清风染绿了湖岸,我也可以点亮整个夏天。
来一次三五人的狂欢,看一场一个人的电影,独享久违了的音乐时光。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取悦自己,不必太去在意别人的目光,不用陪别人演太多的戏,放过自己的内心。只要你喜欢,完全可以像孩童一般傻愣地呆、憨痴地笑;因为,只有你自己美好了,这个世界才会美好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