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位网友问了这个问题:
我是女孩,但打小就活在我爸的家暴与责骂中。打我的原因是我没有听他的话或顶嘴,或是学习没达到他要的成绩。
我永远被他拿来跟别人做比较,他常在外人面前数落我,从不考虑我的自尊心与面子。
我就一直忍他的骂与打。导致现在有人欺负我,让我难看,我也只是心中愤怒,却不会或是不敢还口。总不想让对方难堪。有时也不知道要如何应对。
===========================================================
每次看到类似的提问,都觉得好心疼。
我总认为需要学习的,不是孩子,而是家长。
父母的高度,就是孩子的起点。而且他们平时在家的言行举止,潜移默化会影响孩子一辈子。
心中的愤怒只是自己在默默承受,不仅伤心,也会伤身。
与人应对进退的原则很简单,就是成人成己。
第一句话说出去,就对双方都有建设性,抱着成人成己的心量去沟通,我相信对方能够接受,事情也会有更圆满的结果。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人的心理评价机制有两种:
1. 外在的心理评价机制:
从别人的评价中寻找支撑,排斥或忽略自己内心真正的感觉,做决定的时候,也容易迷失在缜密但摇摆的理性中。
2. 内在的心理评价机制:
从自己的身上寻找答案,时刻倾听内心的声音,听从直觉的指挥,跟着感觉走。
你想依循那种心理评价机制呢?
我选第二种。你若有看过我先前写的文章,就会知道我一直是倾听内心声音的人,所以日子活的无比精彩。
假如你也想要从外在的心理评价机制切换到内在,必须逆着惯性去建立一些全新的体验,不然无论你聪明的脑袋瓜多么认同这个观念,你都无法建立起新的内在评价系统。
有时改掉旧习惯的最好方法,是直接建立一个新习惯。
活出自我的经典代表人物,是日本国宝级的动画片导演宫崎骏。
他说:「在开始拍片之前,我并没有一个已完成的故事,我不写剧本……
我们从不知道,我们的故事会走向何方……
(故事)有一个内部的秩序,就是故事本身的需要,它可以把我带向结局……
不是我制作了影片,而是影片自己完成的,我没有选择,必须服从。」
而且宫崎骏说他在创作时,从不考虑观众,也从不考虑市场,他只是听从内心的指挥去编故事。
但这没有任何不敬的意思,他只是想做一个真正“成为自己”的人。
事实也证明,他的动画片在日本甚至全亚州是最有市场、也是最受欢迎的。
这说明什么呢?代表你若做真正的自己,其实和别人是最能有所共鸣和连结的。
所以或许小时候的家庭环境造就了你现在的性格,但我想你现在已经是大人了,人善不一定要被人欺,你可以开始试着温柔但坚定的为自己站住立场,倾听内心的声音,去创造自己想要的生活。
以上的内容,可以总结成两句话:
1. 每个人都是老天爷独一无二的限量版,成为真正的自己,才是你最擅长的事。
2. 怎么做才能成为真正的自己呢?从自己的身上寻找答案,时刻倾听内心的声音,听从直觉的指挥,跟着感觉走。
祝福你~
===========================================================
针对这位网友,我单独回复她上述内容是OK的,因为我要帮助她从已经被扭曲的人格走出来,她才有办法过上正常的生活。
但总结的那两句话若是写出来给所有的读者看,就有必要做更进一步的说明,不然太容易被误解了。
古人讲的“中庸之道”是很有智慧的,那些话可以用来鼓励一些内心已经偏离正常人格的人回到中道。
但假如你是一个人格健全的人,本来就已经在中道上了,这种话对你就没有意义,甚至有时还会有害,因为可能会让你走向另一个极端。
这就像是治病时吃的药,只能给病人吃,是无法给正常人当补药吃的。
现代心理学很好,帮助了很多人。不过当一个人回到正常阶段的时候,原本的药方无论再好,也都该停止服用了。
假如你想提升自己,想把你健全的人格升华成高尚的境界,古圣先贤就不会叫你做自己,不会说你是最棒的,也不会要你跟着感觉走。
比我们牛的人多了去了,连至圣孔子都在《论语》里面说:「三人行必有我师」,这种谦卑的态度才是我们要学习的。
圣人给我们的补药是反过来的,说你其实没什么,你可以牺牲自己,你可以成全别人。
就像老子和佛陀说的“无我”,孔子周游列国也是想要为了天下苍生创造大同的世界,而不是为了他自己。
无我,才是人格升华的补药,是真正高尚的人格!
你可以试着回想一下,世上那些我们认为很伟大的人,像是特蕾莎修女、甘地、曼德拉…等等,都是因为他们燃烧自己这根小小蜡烛去照亮别人。
他们其实也是在做自己,但就只是默默的燃烧着,不刻意突显自身的才干,一切的努力都是为了别人,不是自己。
这真的是很了不起的境界,想想自己实在是差得太远。
幸福人生只是很粗浅的目标,高尚气节才是毕生真正的追求。
期许那天我发达了,也能继续写文章,或做其它对人们有帮助的事,莫忘初衷。
秋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