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的第一天,我写下了一个新年愿望:每周读1本书,按一个月4周计算,全年阅读48本。我已经不记得当时为什么会心血来潮定下这个目标,但既然说了我就要去做,毕竟多读书没有坏处。
平生第一次这么有计划地,密集地阅读,我要解决的第一个难题就是选书。每一本书都是作者智慧、学识和观念的大成,见书如面,需审慎且尊重。而挑选的过程又和相亲颇为相似。你要看作者有没有名气,荐书的大V够不够牛,书名合不合眼缘……以上都达标了,才会拿起来翻翻看。如果你顺利读完了第一章还有兴趣继续看下去,那基本上这本书是可以善始善终的。但如果开篇前三行就让人丧失耐心,那还是趁早放下的好,因为你们不合适。
第二个难关是要不断地和惰性厮杀。作为一个经常被自己打脸的懒癌患者,我真心觉得干家务都比读书更轻松更有意思。所以很多时候不等诱惑上门,我就把书丢到了一边。这一年中,我撂过好几次摊子,两三周都看不完一本。到了12月,才惊觉还有14本书没看。这个数字异常刺眼,仿佛在提前宣判我不过是一个只说不做的loser。我对自己感到尴尬、羞愧甚至愤怒,在心里发毒誓一定要把书读完。在deadline 的鞭策下,我利用坐班车走路等地铁上厕所等一切零散的时间,以两天一本的速度疯狂阅读。终于,在12月31日晚,我读完了2016年的第48本书——《浮生六记》。在合上书的一霎那,周遭的世界月朗风清,一份踏实的喜悦从心底盈盈升起。我还是做到了。我真的做到了。
回过头来,我想说阅读48本书绝不只是为了达成一个数字或单纯和自己较劲。阅读本身,就是一次会让人上瘾并不断投入其中的探险。它带给我的,是从未涉足过的光怪陆离的大千世界,是来自千年以前千里之外的某个人于我心有戚戚焉的共鸣共感,是在混沌的小宇宙中一瞥人类智慧的光芒,从此在黑暗中找到方向。我就像一条小鱼,在浩瀚的书海面前,深知自己的无知与匮乏却不自惭形秽,反而欢呼雀跃地跳进去,贪婪又畅快地汲取,由衷赞叹思想海洋的伟大和丰盛。
所以,2017年我决定继续坚持每周读一本书,并且(重点来了!)写一篇书评。我想让自己在“输入”的同时,学会思考,学会表达,逐渐架构出自己的知识体系。听起来这个升级版目标比读完48本书更容易让人打脸,但不到最后,谁知道呢?就让我且看且写,且写且看吧!
2016年我读过的好书TOP10:
1、《史蒂夫·乔布斯传》 沃尔特·艾萨克森
2、《三杯茶》 葛瑞格·摩顿森
3、《活出全新的自己》 张德芬
4、《遇见未知的自己》 张德芬
5、《与神对话》 尼尔·唐纳德·沃尔什
6、《1984》 乔治·奥威尔
7、《一个人的朝圣2:奎妮的情歌》
8、《1368个单词就够了》 王乐平
9、《机场里的小旅行》 阿兰·德波顿
10、《万物静默如谜》 维斯拉瓦·辛波斯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