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5:冉有曰:“夫子为卫君乎?”子贡曰:“诺;吾将问之。”入,曰:“伯夷、叔齐何人也?”曰:“古之贤人也。”曰:“怨乎?”曰:“求仁而得仁,又何怨。”出,曰:“夫子不为也。”
原 句 译 文
冉有问:“老师打算辅佐卫国的君主吗?”子贡说:“哦,我去问问。”子贡进去后,问孔子:“伯夷、叔齐是什么人?” 孔子答:“他们是古代的贤人。” 子贡又问:“他们后悔过吗?” 孔子答:“求仁而得仁,有什么可后悔?”子贡出来说:“老师不会去的。”
原文:
7.16: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7.17:子曰:“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原 句 译 文
译文:
7.16 孔子说:“吃粗粮、喝白水、弯着胳膊当枕头,这样的生活当中也有快乐!缺少仁义的富贵,对我来说,就像天上的浮云一样。”
7.17 孔子说:“如果上天能让我多活几年,在我五十岁时就学过《周易》,那我此生就可以无大错了。”
我的学习心得:
1、我曾经不解:孔子在春秋时期天下动荡不安的环境中,为推行仁政处处碰壁,他的坚持到底为了什么?“求仁得仁,又何怨”这句话解除了我的疑问。
孔子有着“实施仁道”的长远目标,又能够投入足够的热情和毅力去做这件事情,我们说孔子具备了坚毅的品质。他心怀希望、乐观豁达。坚持自己的理想,即使遭遇误解,他仍心怀希望,开心地、乐观地、豁达地去做这件事。
尼采说过一句话:“如果一个人知道自己为什么而活,他就可以忍受生活加诸他的一切苦难。”孔子忠于并热爱自己的使命,唯有热爱,可抵岁月漫长;唯有热爱,可生无穷力量。他才能不忘初心,才能投入最大的热情,才能坚强地面对困难,才有着“尽人事而听天命”的豁达胸襟。
希望自己成为什么样的人,自己就去做这样的人,做好自己,就是“求仁得仁”。想通之后,离“人不知而不愠”的境界也不远了。
2、孔子虽能做到“君子固穷”,但并不排斥富贵。他曾说“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可他又坚守“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的底线和原则。这就是君子的贫富观,区别于小人的“穷斯滥矣”。
我们可以追求美好的生活,但不能以牺牲健康和人格为代价。否则,连后悔的资格都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