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摔跤吧,爸爸》风靡,一友人说他后半场都在流泪,真是内心柔软的人,而且身为父亲可能更有感触吧!我也有几次热泪盈眶,但还好。于是,我回想自己近来看什么影片时触动内心而流泪,应该是《七月与安生》吧。
《七月与安生》原本是那种满街宣传广告也不去看的青春片。前几年青春片风潮时只有第一部《那些年》深受感动看了两遍,后来的《致青春》尽管在母校、在南京拍的,但基本无感,也不想再看这类电影。之所以看《七月与安生》,是因为马家辉在《锵锵》中讲起他做金马奖评委选出双影后的事,正好iPad中在推送,出于对家辉的信任就看看吧。一开始只是边洗漱收拾边随便看看,不过是两个性格迥异的闺蜜爱上同一个男生的青春爱情故事。昏昏欲睡时,接近片尾时的冲突、现实与幻想的交错却在深夜里击中人心。七月与安生,尤其是七月,终于成了她想要却一直不敢成为的样子……次日一睁眼,还是那种沉重的心情,干了的泪痕不知道是前一晚睡前留下的还是睡梦中留下的。
而《冈仁波齐》则给人一种非常平静的观感,静静中有种力量。我曾经在拉萨端详过近在眼前衣衫褴褛的磕长头朝拜者,曾经置身于广阔壮美的高原群山,这部影片中的一个个镜头似乎只是一种重温,但又不是,还是对藏人的虔诚又多了一点点了解,还是又被他们的善良和纯粹震动。磕长头原来并非只为自己、为家人,而是为众生。车被撞,肇事司机说是因为车里有人呼吸困难而开快车为赶往拉萨,朝拜者二话不说,快开车送人!车头被撞坏了,那就不要了,男人们一起拉车走,而拉车走的路不算朝拜,放下车,再回来磕头;没钱了,停下来打工赚钱,然后继续上路……世界在他们面前变得那么简单,他们行走、磕长头于茫茫天地间,渺小得不过是一个个小黑点,却有着动人的力量!
从芒康到拉萨,再到冈仁波齐转山,2000公里,靠双脚和五体投地的长头去丈量,一路艰辛,却没有纠结和退缩;一路遇到善良热情的陌生人,他们自己也不断释放善意,这些纯真、朴实、坚韧的人啊!
仓央嘉措的诗“在这佛光闪闪的高原,三步两步便是天堂,却有那么多人因心事重重而走不动路”。他们走入天堂,而我是一个走不动路的人,这也是为什么看到《七月与安生》会难过的原因吧……
没有去过冈仁波齐,我只是去过西藏最常规的一些地方的普通游人,但它在我心里留下深深的印迹,也在我手上留下浅浅的印迹,像伤痕,又像是小花。好像是冥冥之中被盖个戳——2014年藏历雪顿节当日凌晨哲蚌寺的圆满印记。每次看着左手上的印迹,有时会笑,有时又有些悲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