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最近有很多小伙伴都沉迷于司马懿无法自拔,而历史上文人墨客对于司马家也是褒贬不一,令人惋惜的是贬居多。从司马懿被征召到位极人臣,他的一生真可谓是历经波折,徘徊在生死边缘之间,这其中的凶险除了他本人,没有人能感同身受。至于高平陵之变之后,司马懿背信弃义杀曹爽,为世人所诟病。但是反观司马懿的一生,从入仕之日起,辅佐曹丕,抗蜀北伐、平定辽东、退敌征吴。说是十八从军征,八十乃得还也不为过。曹操想杀他、曹丕想杀他、曹叡想杀他、曹爽想杀他,最后在曹爽把自己结发之妻气死之后,发起了高平陵之变。
曹氏四代都忌惮于司马懿,却都不得不用司马懿。司马懿入仕的起因便是想保全自己的父亲。在三国那样的乱世一个人需要有多大的智慧和勇气,才能保护自己的家人不受伤害。而司马仲达做到了。
世人都说司马懿背信弃义,不顾洛水之誓,托孤之重任,架空曹氏。那如果我们顺着司马懿在高平陵之变前的思路把三国的剧情演下去。司马懿真的病入膏肓,不久后便辞世。司马懿一家人被杀的杀流放的流放,但被流放的真的只有司马家吗?流放的更是魏国千千万万的百姓。曹爽的无能和安于享乐,从高平陵之后的反应便可见一般:手握天子与百官更有百万大军在手却畏惧于只有两千死士的司马懿。如果他继续当权,除了宗亲揽政甚至谋权篡位之外,更多的是政治上的黑暗和百姓的民不聊生。更何况司马懿发动兵变时已经知道自己的大限将至,一个人熬死了曹家三代人也是够本了,如若不杀曹爽自己百年之后,自己的后代就有灭族之祸。在魏国百姓和自己的后代与后世骂名之间的选择,自他起事之时起,便已想透了。就像他跟司马师说的那样,早已将虚名扔在云外。
我一直都认为能留在历史上,尤其是在中国5000年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的人,都是有大智慧大勇气的人。乱世之中,英雄辈出,无论魏蜀吴在前期都有一大批让人觉得心往神驰的名字。而在曹魏阵营里名士更是数不胜数,能得到荀彧崔琰这样的名士的欣赏,如果是一个奸诈小人的话,我相信是不会被心系天下的名士所欣赏的。司马家这样的名门在董卓之乱之后都吃不上饭,更罔论连年被战火摧残的百姓了。我一直认为大凡中国传统教育出来的士子身上都有着强烈的家国情怀,无论是与崔琰在狱中关于野菜的交谈,还是曹操吃完饭以后涮碗的细节,我们便能窥见在乱世之中的百姓的水深火热。
觉得放我们任何一个人是司马懿得恨死曹氏家族了:曹操时代,我当官要被杀,嫌我太聪明有野心;我不当官你要杀我爹和我,嫌我不为你所用;曹丕时代:我辅佐你登高位要被杀,我手里的权力太大你要用我档宗亲;我不辅佐你要被杀,因为没有新政背弃誓言;曹叡时代:我把你从刀口下救出来让你当皇帝,你把你的养母我的小姨子杀了,我帮你平定了吴蜀辽东你还要杀我,嫌我功高盖主;曹芳时代,皇帝小不会杀人,可是你还有你叔啊,你叔废我新政,荒淫无度的同时也要杀我;要不是老子我聪明绝顶,早就被你们曹家杀光了。即使如此,我也没有杀过你家的直系亲属。也没有谋权篡位取而代之,每次都是你们活的短没办法杀我,然后托孤于我,然后再次被你们的后代放在刀口。
作为诸葛亮的死忠粉,对于司马懿这种对手,诸葛亮对于司马懿的尊敬不仅仅是尊敬的他的智慧还有他的人品。他们都志在效力于自己的政权,早日统一还天下以太平。他们两人联手出演的空城计,更是成为了千古绝唱。小时候总觉得司马懿真笨诸葛亮真厉害,一人一琴就拦住了百万大军,长大再看才懂了两人间的博弈。就像当年曹操走华容道,根本不怕蜀吴会杀他,而诸葛亮也特意让关羽去守着华容道一样。聪明人能看到聪明人,这其中的趣味怕是常人难以理解。
马克思说:“衡量一个人的价值,是看这个人对于社会的贡献的大小来判断的”。从这个角度衡量司马懿,那些说他背信弃义云云的说法我觉得恰恰证明了他的伟大。为了避免少主被蒙蔽,王室纷争乱了大魏一统天下的大好局面。仲达宁愿背上这千古骂名,也要杀掉曹爽架空曹魏。用莫大的勇气去冷对千夫指,这换来的是天下太平。战乱后的神州大地,苍生最大的心愿便是和平,至于皇室是谁,跟寻常百姓真的关系不大。至于司马昭的所作所为,我觉得不能拉低他父亲的英明一世,毕竟不听话的坑爹儿子自古以来就没断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