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在听到《汪晓勤教授:中小学数学课例研究与教师专业发展》一课时感触颇深,现就其中一个点来简单说明一下自己的体会。
在昨晚汪教授的授课过程中,有提到数学史及数学发展,并且说到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身为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课本上的知识,还要传递给他们对于相关知识深入探究的精神,教会他们思考,培养他们的能。对于某些数学中“规定”的讲解,不是单纯的告诉他们,这是“龟腚”,作为一个合格的教师,我们要让他们知道前人在发现这些规定时,所付出的努力和艰辛。对于这些规定的最初发现过程我们没法参与,但是对于数学史中贯穿其中的数学家身上的某些特质,却需要我们更深层次的理解。
听到对于数学史进行研究的这一点,我突然之间想起了《郑桂华教授:做一个专业的阅读者》一课中,郑教授所用的物理老师的例子,――通过阅读发现公式的过程,帮助学生理解公式的由来,进而明白公式的运用。
不禁觉得两者有异曲同工之处。
在这个过程中老师所起到的知识的搬运者、能力的培养着、习惯养成的督促者等作用,我们需要抱着和同学们一起学习的态度,来接受更深远一些的知识。而不是说在学生问我们为什么是这样时,我们的回答是“规定”。我们现在的学习既然已经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那我们也要努力使这一切的获得显得不那么的俾薄,而是更加丰盈。我们虽然不可能像“牛顿发现自由落体”一样找个苹果砸自己一下,也要借助阅读深入探究公式或者原理的发现的每一个阶段,至少我们要抱着一探究竟的态度,去阅读这一切!明白这一切的顺理成章!
生活教给你的从来都不是表面浅显的一些东西,如果你这样认为,那只能说明你想的太简单了!
对于教师,我的认知是“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我们只是占了一个年龄的优势,比他们早一点知道这些知识而已,那么我们就要负担起“传道、授业、解惑”的重任,做一名专业的教师。
汪老师的课交给我们的是一种不断提升、充实自己的窍门。既然轻舟已配,万重山又启是难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