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舍离”是日本作家山下英子提出并践行的生活理念,而今,这已不仅仅是一种生活方式,更成为了认识自我、剖析自我的一个途径。在《断舍离-升级实操篇》一书中,作者从为什么活得这么累、怎么可以变得舍弃、舍弃法三个部分,对从内之外的断舍离做了介绍。
看到“断舍离”这三个字的时候,我的第一反应是“不就是扔东西吗,谁不会”,直到最近趁着假期,身体力行了一次扔扔扔之后,才发现,不能没搞清楚状况就扔东西。首先,要梳理清楚自己的问题。
【认识“别浪费”】
正如书中所说,尚未认清问题本质就给予整理,家中反而会比收拾前更为杂乱。
这是为什么呢?原因只能在自己,希望通过整理让杂乱无章的局面有所缓解、物品各就各位,可是我们都忘了,物品收拾好、放好或许不难,但是天天都收拾好、放好,却需要耗费时间精力,客观上也不一定允许每天都能够有那么多时间去花心思整理收拾。
而为什么会杂乱无章?为什么不能收拾干净呢?
仔细想想,这件衣服还能穿一穿、别浪费;这扇子免费的、能用干嘛不拿;这个袋子能装垃圾、先别扔;等等,诸如此类的物品日积月累,家里的东西能不越积越多、越理越乱吗?
所以,“断舍离”的第一步,不是扔扔扔,而是面对要舍弃的物品,先停止说“别浪费”。
“别浪费”的背后,隐藏着自己可能都没有意识到的本性。一是小气吝啬,免费的纸巾、各色的积分卡换礼品,看似勤俭持家、节约环保,实则有种“得到就是赚到”、“留着总没有坏处”的心态。二是一厢情愿,代代相传的礼服、前任送的手链,是否真的喜欢?是否真那么有纪念意义,或者让你发自内心的愉悦?如果并非如此,那就有必要提醒自己,不过一厢情愿罢了。三是牵强附会,将来或许有用、等自己瘦了就能穿的衣服,是否真的可以以防万一,是否真的瘦了还会穿?不一定吧?人本就具备储存物品的天性,各种以备不时之需的囤积,许是源自预防饥饿的本能,但是听凭本能驱使、从不舍弃物品,不过是对以防万一的牵强附会罢了。
【学习“断舍离”】
没想到吧,看似简单的扔扔扔,背后还有这样的人性剖析,那我们该如何理性舍弃呢?
1.“断舍离”的第一步,是“舍”。环视身边,下定决定:多余的物品都可以舍弃。如若有心借助断舍离轻松度日的,请先直面内心,问问自己:它很重要吗?它是经常要用的必需品吗?如果没了它,会有困难吗?我真的很喜欢它吗?
通过一连串的发问,我们需要纠正一个观念,“舍”并不是要把什么都扔掉,而是通过提问来甄选可以舍弃或者留存的物品,将自己从对物品的纠结中解脱出来,然后,我们才有可能从中体会到解脱的愉悦和舍弃的成就感。
2.今天的自己才是有意义的。我们都是活在当下的,囿于过去或者只看未来,不会有“当下”给予自己的踏实。扪心自问,我们是否真的活在当下?用最常见的衣服举例,打开衣柜,放得满满当当,请逐一检查,这么多衣服,哪些是你常穿的?哪些是你偶尔为了特定场合穿的?哪些又是你已许久不宠幸的?对于压箱底许久的衣服,还有留存的必要吗?还是自己在以没有时间整理、或许还有机会穿、曾经能穿之类理由,逃避整理现实。此刻,我们需要修正自己的时间轴了,多想想,物品服务的,更多的是当下的自己。而且,不想闲置越积越多的最佳办法,就是现在就开始断舍离!
3.重新定义物品的“重要”。对物品进行舍弃时,往往会遇上这样的情况:这个重要,那个有意义,一通收拾下来,发现能舍弃的不多,几轮整理过后,物品还是不减。此时是否就要停下断舍离的脚步,反正已经这样了呢?还是不管重要与否,只要物品堆积,一概舍弃?两者我们都不提倡,而是需要进一步发问自己:它为什么“重要”?即是再判断一次,它哪里重要了?为什么我会觉得它重要了?于己,或许没有那么重要。能不能舍弃的答案或许自然而然地就来了。判断自己与物品之间的关系,通常要以自身为基准,而且是当下的自己。
或许这一个又一个的发问,会让自己的刚开始整理时觉得实在麻烦,但是,只要反复练习、逐步深入地整理物品,羁绊便会越来越少,来自物品过往的束缚也会越来越少。
【实施“取舍法”】
书中的第三部分,介绍了30种分离舍弃法,有服装、书籍、纪念品、礼物、餐具、电器等等,在此不一一赘述。只说“取舍法”的几个具体步骤。
1.下定“是否舍弃”决心,首先要做些准备活动,即让家中的物品回归有序。物品的数量并不影响秩序,超市的商品多,但依然给人整洁的感觉。家中的物品也是一样,首先要审视自己的家,各种各样的物品是否都在自己“本应该所处”的位置上呢?正视家中物品杂乱无序的现状,而浑然不觉、听之任之,当你开始环视家中,自然能发现哪些物品是纯属多余的,警惕,家不是囤货的仓库。
2.区分“取”与“舍”。取对你当下有用之物,舍对你当下已无用之物,当一件物品与你的缘分已经逐渐走到尽头,别留恋,舍弃或者尽快交予回收。取舍之间,简单的步骤仍是自问:还喜欢它吗?适合我吗?它能让我快乐吗?取的是能够留存之物,仅以自己的心情为判断标准,不需在乎他人评价,自己的家自己做主。一幅画,若仍能给你带来好心情,且行留下,但要加以呵护,不可让它堆积灰尘。
3.从“舍弃的热身运动”着手。环视一周自己的家,原来堆积的物品这么多,一时之间不知从何下手,“暂且先放下”的念头上来就麻烦了。“断舍离”就像是一场战役,一上来就攻占年深日久的衣柜、书柜之类的高地,难度可想而知,长时间的纠缠反而消磨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决心。一开始还是从空间有限、便于判断垃圾品的场所着手比较可行,比如钱包、冰箱,从简单的地方一点点整理起,循环往复,一点点地清理自己的家。
4.整理贯穿一生。从热身运动开始,整理并非一次就能完成,毕竟一次全面的整理耗费时间不少,我们也不能寄希望于“毕其功于一役”,“断舍离”是一项持续性的工作,它不仅仅是整理物品,还是追求心灵的放松和愉悦。因此,整理并不是把家里打扫的干净整洁即告终结,而是贯穿人的一生。本能、时间、突发事件等等,都有可能让我们的家庭、生活陷入混乱,如果放任整洁干净的家再度杂乱无章,那么前面的一番努力等于前功尽弃,消极的情绪或许再次蔓延心头。但也无须太过担心,只要我们已舍弃无用之物,断绝多余物品流入,后续的整理将成为小事一桩,没有了多余之物,只要稍加打扫,家将再次整洁干净。
从全书的出发点看,整理的对象不仅是物品,更是人自身的精神面貌,“断舍离”舍弃的不仅是多余的物品,还有闷闷不乐的自身。而整理的基础和关键,都是当下的自己,为了让当下的自己愉悦和自由,我们需要把整理贯穿一生。
总而言之,“断”+“舍”=“离”。
“断”,是购物时三思而行,不需要的东西就不接受,只添置必须的物品。
“舍”,是收拾没用的破烂,卖掉或者赠送掉物品,缩小喜好的范围。
“断”、“舍”的循环反复,达到“离”的状态,是脱离执念,了解自己、爱上自己,心情愉悦。
读毕本书,“当下”和“自己”成为最大的感悟和收获,还等什么呢,想要一个自由轻松的自由,不如从取舍家中物品开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