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六点的小镇
(严格来说,我们这应该算是方圆很多公里的超级大镇了吧!),除了窗外隐约传来的鸟叫声之外,小区还比较安静。迷糊中我听到自己好像骂了一句:楼上这个(省略脏话N字)女人,天天穿个破皮鞋走来走去,没完没了......然后就翻身又迷糊过去。
哈哈,天哪,我这个从来不爆粗口的人,真是给憋坏了。
楼上的女人,每天六点多就开始穿着皮鞋在房间里各种蹦跶蹦跶,他家的孩子也不省心,母子两有时候对吼的声音我都能听的一清二楚。
想起她那句“我们家不住人!”,我就当自己活见鬼了。
闹钟在六点十五准时响起,真不想起来啊。
头脑里有两个声音在辩论。
“睡眠也很重要,睡得饱比什么都强!”
“说好了的自律去哪里了呢!”
后来也是得亏楼上女人的“踢踏踢踏”,“咣当咣当”......彻底把我给弄清醒了。
起来!不愿跟自己妥协的人!
清晨六点半的小镇
戴上口罩,帽子和手套,走出大楼的时候,还没有什么太阳,空气有点湿润,但这湿润却是恰到好处,让空气显得特别地清新,一扫早起不情不愿的阴霾。
从楼下走到小区门口这段路,也就遇上零星几个戴着口罩准备去上班的年轻人,几个推着小车买菜回来的老阿姨,今天可能出门有点早,倒是没有看到一楼那个天天晒渔网的五菱宏光大叔。
那一刻,我不用给孩子做早餐,我不用和锅碗瓢盆打交道,我就是我自己,我像只即将逃离囚笼的鸟,一颗想要飞翔的心已经迫不及待,脚步也瞬间轻快了许多。
小区门口这几天开始,好像进出都不再需要出门证了,也不用再测体温了,我心里嘀咕:这样好吗?还是要警惕不能大意啊!但也许这也恰巧说明了疫情已经被控制得很不错了,接下去我们要更加加强自我防护就可以了!社区工作人员和志愿者们已经很辛苦了,是该适当休息了。唯有这样安慰自己,心态才能平和吧!
小区门口的共享单车,7点之前都会零星地散在各处,过了这个点之后,就比较难了。公交车上老年人相对居多,很多年轻人会选择单车出行。
我一眼相中了一辆停得非常规范的单车,我认为那些东倒西歪的车里面碰到障碍车的概率会比较大,而事实证明,的确是如此。
清晨七点的小镇
沿着家附近的一条双向乡间小道一路向西骑行,路有点崎岖不平,颠得不舒服,太靠外又会影响安全,我只能放慢速度缓缓颠簸,童年记忆里的东西也一蹦一跳地从脑海里蹦出来,我不禁又有些伤感。
路两边的树和房子还是记忆里的样子,独栋的两三层小楼,当然过去只是简单的小楼,而今却是更加漂亮的小洋楼。家家户户都有自家的院子,院子里停着自家的车。
偶尔还能看到那种白墙黑瓦的老房子,布满了斑驳痕迹的白墙让人觉得很温暖,墙角边居然还有成捆的稻草,猫咪耸起背仿佛是伸着懒腰,门口闲荡着的几条狗狗曾是我儿时最温暖的记忆。
旧时的那种门虽然也是木材门,但绝对不同于现在那么精致的加工木门,能看到很粗犷疏松的纹理,外层没有清漆,所以每当空气潮湿以及下雨的时候,整个门的颜色不再是平日的灰黑色,而会变成深暗黑色,而且摸上去是软软的潮潮的,这种手感,也是儿时的记忆。
门外面还有半道门,儿时的我们站在那半道门前也许只能向外露出一个小脑袋。我这个农村出生的娃竟无论如何也想不起来那半扇门叫做什么,甚至连土话怎么说都记不得了,只是记忆里的老宅在那一瞬间一遍又一遍从远至近从东至西深深浅浅明明暗暗出现在我眼前,那半道门边,倚着我深深思念最亲爱的爷爷。
当时有一股冲动想停下车来拍一张照片,可仿佛是觉得心里有它就足够,最终都没有停下来,只留下万般感慨在心里,在眼眶里湿润。
一路骑到去外婆家的小道上,犹豫着要不要继续往前。对于很多孩子来说,外婆应该是儿时甚至成年后很温暖很柔软的记忆吧。可是对我而言,偏心毒舌的外婆从未温暖过我,当然她也从未温暖过我妈。
倒是外公这个谁都觉得不靠谱的人,给过我最开怀的笑容,给过我爱。后来外公走了,外婆也越来越老,老到根本就不认得我是谁了,我内心的某块地方也逐渐变得柔软。
清晨七点半的小镇
我转身往另一个岔路口骑去,那是童年时从外婆家回家的必经之路,比起我来时的路喧嚣了不少。两边的厂房,小超市,早餐店,民居等等的感觉和小时候都没有太大的变化。
有理工男背着背包匆匆赶车,有阿姨爷叔骑着小毛驴窜来窜去,又不停鸣笛提醒两边路人的私家车,有推着垃圾车的环卫工人,这个点,路上明显地拥挤了起来。比起两三个月前的街道,真的是热闹了太多。
七点半的小镇,已经开始沸腾了。
明天再早点吧,我想看看更早时刻的小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