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体标准:T/CPMA 028-2023《人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诊断》
1. 流感病毒感染
流感病毒按其核心蛋白可分为甲、乙、丙、丁四种类型,在人群中呈季节性流行的是甲型和乙型流感病毒。好发于冬春季节,临床表现以高热、乏力、头痛、全身肌肉酸痛等全身症状为主,而呼吸道症状较轻,抗菌药物治疗无效,早期应用抗流感病毒药物治疗有效。依据病原学检查可确诊。
2. 鼻病毒感染
好发于夏秋季,相较于HRSV感染,鼻病毒感染患儿年龄偏大,多有喘息史和湿疹史,发热峰值高。不同种鼻病毒引起的毛细支气管炎临床表现略不同, A种和C种鼻病毒引起的毛细支气管炎病情较重,C种鼻病毒单一感染引起的毛细支气管炎可出现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血清IgE水平增高。过敏体质患儿感染鼻病毒可引起反复喘息甚至哮喘发生。依据病原学检查可确诊。
3. 人偏肺病毒感染
好发于晚冬和春季,流行高峰与HRSV同步或稍后。相较于HRSV感染,人偏肺病毒感染患儿年龄偏大。男性多于女性,潜伏期3 d~5 d。人偏肺病毒肺炎临床表现差异较大,发病初期表现为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发热多在38 ℃以下。严重病例可以出现呼吸增快、喘息、三凹征和发绀等,肺部听诊可闻及细小或粗中湿啰音。依据病原学检查可确诊。
4. 副流感病毒感染
全年均可发病,副流感病毒3型是引起婴幼儿下呼吸道感染常见病毒病原,多见于1岁内的婴儿,临床表现与HRSV感染类似,可出现肺炎或毛细支气管炎表现。依据病原学检查可确诊。
5. 人腺病毒感染
好发于我国北方地区的冬春季,南方地区多见于夏秋季,常见于6个月至2岁的婴幼儿,可引起咽结合膜炎和肺炎。其中7型人腺病毒是引起婴幼儿重症肺炎的常见型别,临床表现为持续稽留热、全身感染中毒症状重、呼吸衰竭等,早期咽部可出现石灰点样分泌物。依据病原学检查可确诊。
6.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全年均可发病,传染性强,奥密克戎系列变异株潜伏期多为2 d~4 d。主要表现为发热、咽干、咽痛、咳嗽、乏力等,发热多为中低热,部分病例亦可表现为高热,热程多不超过5 d;部分患者可伴有肌肉酸痛、嗅觉味觉减退或丧失、鼻塞、流涕、结膜充血等;部分患者表现为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或仅表现为反应差、呼吸急促;少数可出现声音嘶哑、呼吸困难、喘息等,极少数患者出现严重呼吸窘迫、肺外器官受损甚至死亡。儿童感染后临床表现与成人相似,高热相对多见。依据病原学检查可确诊。
7. 肺炎衣原体感染
常引起急性呼吸道感染,最常表现为肺炎,亦可引起支气管炎、咽炎及扁桃体炎等,可有发热、持续咳嗽、全身不适、咽痛及声音嘶哑等,病程可持续数周甚至数月。原有支气管哮喘的患者感染肺炎衣原体后,可加重病情。病情严重者可因原基础疾病加重或发生并发症如细菌感染而死亡。依据病原学检查可确诊。
8. 肺炎支原体感染
容易在幼儿园、学校等人员密集的环境中发生,经飞沫和直接接触传播,潜伏期1~3周,潜伏期内至症状缓解数周均有传染性。起病可急可缓,以发热和咳嗽为主要表现。中、高度发热多见,也可低热或无热。病初大多呈阵发性干咳,少数有黏痰,偶有痰中带血丝,咳嗽会逐渐加剧,可出现百日咳样痉挛性咳嗽。病程可持续2周甚至更长。多数患儿精神状况良好,多无气促和呼吸困难。年长儿肺部体征出现较晚,可出现肺部实变体征。依据病原学检查可确诊。
9. 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
(1) 婴幼儿
发病初期以鼻塞、流涕为主要表现,随之出现咳嗽、喘息,可有低热,体格检查肺部听诊可闻及哮鸣音和湿啰音。严重者可出现喘憋、拒食、气促、胸廓凹陷、发绀和鼻翼扇动。部分婴幼儿可出现呼吸衰竭,并可累及呼吸系统以外的脏器,尤其是早产儿、6个月及以下的婴儿、2岁以下患有慢性肺病或先天性心脏病等患儿。
(2) 学龄前期儿童
以发热、鼻塞、流涕、咳嗽为主要表现,体格检查可见鼻黏膜和咽部充血、水肿。部分可进展为肺炎,表现为喘息、气促和呼吸困难,肺部听诊可闻及湿啰音及哮鸣音。
(3) 学龄期和青春期儿童
常见症状有鼻塞、流涕、咳嗽、声嘶、耳痛等,可伴发热,体格检查可见鼻黏膜、咽部、球结膜、鼓膜等处充血、水肿。部分可进展为肺炎,可诱发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出现喘息、气促、呼吸困难等症状。
(4) 成人
以鼻塞、流涕、咽痛为主要表现,可伴乏力、厌食和低热,体格检查可见鼻黏膜、咽部等处充血、水肿。病情进展可表现为急性支气管炎、肺炎和慢性气道疾病(支气管哮喘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急性发作,出现咳嗽、喘息、气促、呼吸困难等症状。
(5) 老年人及有基础疾病人群
发病初期以发热、咳嗽为主要表现,多数患者病情进展快,出现喘息、气促、呼吸困难等症状,可有发绀、胸廓凹陷,肺部听诊可闻及湿啰音及哮鸣音,严重者可发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或呼吸衰竭,部分可出现死亡。
呼吸道合胞病毒流行特征
HRSV呈全球广泛流行。寒/温带地区主要在冬春季流行;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雨季感染率出现明显增高。我国北方地区,流行高峰通常在10月中旬至次年5月中旬;我国南方地区,流行高峰常为冬季和潮湿雨季,其他时间也偶有检出。可通过接触和呼吸道传播。主要通过接触含病毒的分泌物或污染物传播,飞沫和气溶胶也可引起传播。高危人群主要集中在婴幼儿、老年人及有基础疾病人群,也可以引起其他年龄段人群急性呼吸道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