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魏晋时期,皇权更迭,动乱不止。同时也是文学成就大放异彩的阶段。此间,文学创作趋于自觉性和集团化,五七言古体诗到达鼎盛,同时,文人在学习汉赋的情况下开始了具有骈俪形式的抒情小赋,同时小说和文学理论批评方面也开始正式进入兴盛阶段。
背景
1.乱世文学
魏晋文学均为“乱世文学”,人人常感到祸福难料,生死无常,此种情况下,文学创作很自然地形成一些共同主题,“生死、游侠、隐逸”三大主题。
2.门阀当道
此间,门阀大族,势力雄厚,把持着话语权。士族的势力一直受到压迫,彼此对立。
3.玄学渗透
魏晋时期开始的一种哲学态度,包括几个重要论题:崇有与贵无、名教与自然、言意之辩、形神之辨、名理之辨。
4.佛学发展对文学影响
汉哀帝开始,传入的佛学,对文学创作也有影响,如下:
第一,想象世界丰富,新增了了佛教三世、因果、轮回、三界、五道的观念。
第二,故事性的加强,佛经中也有很多故事,可以作为文学创作的素材。
第三,四声的发现,梵语佛经的发音启发人们去分析韩愈的声音结构,于是有了声母和韵母的区别。
第四,词汇量的扩大,翻译过来的佛经的词语,比如“佛陀”“沙门”“因缘”。
第五,文学观念多样化,此间,文学已经脱离儒家强调的政教中心说,而又增加了佛教中关于心性、境界等观念。
建安文学
1.背景
上起汉献帝建安元年(196年),下迄魏明帝太和六年(232年),即汉末魏初时期的诗歌。此为五言诗兴盛、七言诗奠基时代。
由于社会变化,文士中引起一股思想解放和中是个体价值的思潮,从而使文学表现出作家从自身立场出发的对社会与人生的思考,对美好理想的追求。
2.文学特征
创作者们时而担忧时伤乱、悲叹人生短暂、渴望不朽的功业,感情强烈,结合在一起,使得建安文学颇具悲凉慷慨的魅力,后人称之为“建安风骨。”,其文学特征总结如下:
政治理想高扬、人生短暂的哀叹、强烈的个性表现、浓郁的悲剧色彩
3.杰出名家
(1)曹操
诗歌气势宏伟,内涵厚重,感情往往悲凉慷慨,名作如《短歌行》、《观沧海》等,。
散文一改前代儒生文章动辄引经据典,空洞乏味的习气,说话大胆直接,辞锋利爽,如《让县自明本志令》、《举贤勿拘品行令》等。
(2)曹植
诗歌方面;前期洋溢着乐观自信,志向高远,如《白马篇》等。后期则主要是表达由于思想和现实矛盾所激起的悲愤,如《野田黄雀行》、《赠白马王彪》《游仙诗》等,后期作品数量极多。
文赋方面:直抒胸臆,文笔细腻,如《陈审举表》、《与杨德祖书》等,后来的《洛神赋》格调高雅,感情真切,审美价值远超前人的《神女赋》等作,实乃抒情赋的佳作。
南朝谢灵运曾誉“天下才共有一石,曹子建独得八斗”,可见后世对其推崇。
(3)曹丕
诗歌方面,通俗流畅,比起一般民歌更为流畅细致。五言诗有《杂诗》二首极具古风,七言诗《燕歌行》二首,语言质朴成熟,更是开辟诗学新纪元,成为纯粹的七言诗。
(4)建安七子
此称呼出于曹丕,因为他们的文学成就加在一起恐怕还比不上曹植,于是一堆人一起介绍了,尴尬!!!
孔融:体气高妙,孤傲狂放,现存文作《难曹公表制酒禁书》、《与曹公论盛孝章书》。
王粲:慷慨悲壮,感情深沉。代表诗作《七哀诗》,多为壮志难酬的感慨哀叹,《从军诗》五首,既叙述了战争的无情残酷,也表达了自己追随曹操征战四方的决心。其人还有另一传世之作《登楼赋》,更是开启魏晋以来抒情小赋之先河。
刘桢:性情豪迈,狂放不羁。诗作多为赠答和游乐类。前者代表作《赠从弟》,后者代表《公宴诗》、《斗鸡诗》等。
陈琳;诗文俱佳,文笔华丽,旁征博引。文作代表《为袁绍檄豫州文》引经据典,气势磅礴。诗歌代表作《饮马长城窟行》悲痛写实,秀美悲凉。
至于,徐干、阮瑀、应玚三者,更加尴尬,作品大家自行搜索吧。
(5)蔡琰
蔡邕之女,字文姬,命运坎坷,颠沛流离,诗作现存三首,其中五言体《悲愤诗》为传世名作,满满的悲愤凄凉,可以和《孔雀东南飞》比美。
正始文学
1.背景
“正始”是魏废帝曹芳的年号(240-249年),直到西晋立国(265年)截止。此间,曹魏皇权旁落,司马懿父子先后掌握朝政,屠戮异己,尤其针对曹魏集团及其民间的言论支持者。
2.文学特征
此间,政治氛围恐怖,天下名士,被杀过半。这一时期的文人,要么投靠司马氏,要么明哲保身,隐居山林。他们普遍政治热情低迷,作品多以表达个人际遇和忧愤的心理。再加上玄学之风的盛行,文风由建安时期的慷慨悲壮变为寄托遥深。
3.名家名作
(1)阮籍
开辟政治抒情诗组诗的先河,《咏怀诗》八十二首,多为表达苦闷孤独之作。散文以《大人先生传》最为著名,文中假托大人先生止口,抨击封建立法的虚伪本质。
(2)嵇康
此人以散文扬名,一篇《与山巨源绝交书》,名为以自己德行浅陋为由不配与山涛同朝为官,实际上表明自己的立场和追求,不愿同流合污的意愿。单此一篇,足以名垂千古。
另有《声无哀乐论》《难自然好学论》则是富于批判性,说理缜密的论说文。
其诗作《忧愤诗》等亦是名作。
注:以上二人被后人统称为“竹林七贤”
两晋文学
背景
两晋上承建安、正始,下启南朝,呈现出一种过渡状态。西晋文坛以繁缛为主,但亦有刚健文风,两晋之交有游仙诗文,东晋则是玄言诗文的天下。
1.太康诗风
西晋太康年间,创作讲究形式,描写繁复,辞采华丽,太重修辞雕琢。后人多批评西晋诗文,拘泥形式,繁文缛节,既无建安慷慨之情,也无正始深邃之思。名家如下:
(1)陆机
辞赋方面,《文赋》是中国文学理论史上的名篇,诗歌也是太康诸人中今存最多的,共计107首,其诗歌特点有三:其一,内容多模拟乐府。其二,文辞繁缛,最为后人诟病。其三,语言华美典雅,用语追求韵味,精心雕琢。其四,多用排比对偶,这可是莫大的成就。
(2)潘岳
性情易伤感,文风追求绮丽铺陈,但是语言却浅近和畅,易于传诵。其悼亡诗赋可谓冠绝当时,其《悼亡诗》三首,将自己对妻子的思念以及悲痛之情表达的淋漓尽致。
其赋代表作《西征赋》、《秋兴赋》、《怀旧赋》,皆是抒情小赋的精品,都流露出低沉、伤感之情。
2.刚健文风
左思及下方的刘琨是太康时期的另类人物,不追求文词华美与技巧,注重内心感情的抒发,其文风不事雕琢,颇有建安文学慷慨悲歌的风格。
(1)左思
赋作方面,《三都赋》一出,洛阳人人摘抄,一时洛阳纸贵。而在诗作方面,其《咏史》八首,作者因其出身寒微,所以其诗歌内容多是寒士壮志难酬以及对门阀士族的蔑视与抗争。
(2)刘琨
代表作是诗作,其中《扶风歌》与《重赠卢谌》最为优秀,其诗风感情雄厚,风格雄峻,颇有建安之风。
3.游仙诗
多以传说中神仙经历作为素材,或以增添文学色彩或借以表现对现实不满的思想情绪。郭璞《游仙诗》现存十九首,多是壮志难酬时的精神寄托,是聊以自慰的派遣情绪的方式。
4.兰亭诗
东晋著名文士王羲之好隐居,爱交友,以出游山水为乐。永和九年,三月三日,位于会稽山,王与一众好友聚于兰亭,共修楔事。当时,谢安、孙绰等名家也在场,众人流觞所至,即兴作诗,众人共成诗三十七首,编为《兰亭集》。
自然,兰亭之会颇负盛名,自然和书圣王羲之大家亲自书写的《兰亭序》有关,至今还是中学生古文必读名篇。
5.玄言诗文
玄言诗兴盛于东晋,此时,北方五交战,兵连祸结。东晋曾数次北伐,均告失败。朝野上下,逐渐偏安于南方,在江南山明水秀、云蒸霞蔚的氛围中,文人多追求平静与安宁的心境,摆脱了之前流于表面的俗物追求。
他们纷纷追求精神的慰藉,加之佛教空门的影响,使得玄言诗文占据东晋主流,名家代表孙绰。
此人精通佛道两家学说,作有《道贤论》、《游天台山赋》,将玄言与佛理融合为一。至于,诗作方面,名作《秋日诗》,通过描述山水景物来领悟玄理。
6.隐逸之宗陶渊明
陶渊明,又名陶潜,字元亮,号五柳先生。其人生活在南朝晋宋易代之际,本来无政治野心,自知自身性格也不为掌权者重用,便有归隐田园之心。返璞归真,安贫乐道,崇尚自然便是他最好的生活写照,作品内容如下:
(1)田园诗
多为描写田园景物的简朴、恬美,表现自己悠然自得的心境。知名作品有《时运》、《移居》、《归园田居》系列等。
(2)咏怀咏史诗
围绕着出仕与归隐这个话题点,怀念古人古事,表明心迹,代表作有《饮酒》、《杂诗》、《咏荆轲》等。
(3)赠答诗
多以家庭内容为主,意味隽永,感情真挚,平淡却见珍贵,代表作有《停云》、《答庞参军》
(4)散文
重在表现生活情趣,来表明心志,代表作《五柳先生传》、《桃花源记》千古传诵。
(5)辞赋
清高洒脱,怡然自得,代表作《归去来兮辞》,直抒胸臆,让人感受到了归隐田园灵魂的自由与解放。欧阳修曾言:“晋无文章,唯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一篇而已”,虽嫌夸大,但可见其推崇程度。
附:陶渊明为何要单列,因为小编十分崇拜这位文学全能型的人才,但是看看他的作品收录到中学生语文课本的数量,就能想象出出他的绝世文采。
7.史传文学
陈寿《三国志》,叙事议论,高简有法,质而不野,修辞上排比震荡,却无刻意求工之嫌,为后世传诵。
8.小说
西晋张华《博物志》,地理博物的志怪小说。
东晋干宝《搜神记》,鬼神怪异传奇小说,实乃后世鬼神志怪类小说奠基之作。
结篇打油诗
汉末皇权久旁落,弄臣曹操掌朝纲。孟德才思多慷慨,短歌行文向悲凉。
举贤勿拘品行令,言辞锋利语直爽。曹丕杂诗怀古风,七言燕歌行合畅。
子健初志存高远,不吝捐躯赴国殇。陈审举表献王策,惜如黄雀坠罗网。
慰藉以作洛神赋,是非真幻遥相望。其时建安有七子,亦有佳作传四方。
王璨深沉多哀叹,孔融孤傲亦豪狂。刘桢不羁喜游乐,陈琳华文久低昂。
另有红颜蔡文姬,悲愤闻之色沮丧。待得西晋正始年,名士受戮相继亡。
阮籍咏怀多孤苦,大人先生抨伪装。与山巨源绝交书,名垂千古是嵇康。
其言自然好学难,声无哀乐发清商。至于后者太康风,繁文缛节难自强。
陆机文赋多韵偶,潘岳伤感善悼亡。幸有左思与刘琨,咏史扶风各擅场。
东晋郭璞游仙诗,兰亭集会有老王。孙绰偏爱说玄言,玄佛合一自专长。
隐逸文宗陶渊明,归园田居以徜徉。饮酒杂诗自为乐,桃花源记梦一场。
时有陈寿三国志,史传演义兴未央。西晋张华博物志,格物穷理最在行。
东晋干宝搜神记,鬼神小说得名扬。天下既乱分南北,后续说文莫相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