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良知就是那股内心深处不可遏制的冲动。
【概念转化】良知是我们内心固有的道德感知和判断能力,更是一种强大而不可抗拒的情感驱动。正是这种冲动和力量,推动我们不断追求道德境界的提升和完善。
【个人体验】昨天回家陪老妈聊天,前两天姨妈去世了,对老妈的冲击很大,她看上去有点伤心,觉得一个鲜活的人怎么说走就走力量呢?跟我们絮絮叨叨半天,我也没办法劝慰太多,只能认真聆听。她们姐妹情深,相处这么多年就没见她们红过脸,两天三头就电话联系,说起来就没完没了,姨妈这一走,陪她说话的人少了一个,老妈估计很久都会觉得不习惯的吧!
回来的路上,一边和老公说着话,突然就回想起三年前我们这里突如其来的那一场地震。那天晚上八点多钟,我和老公在三楼客厅里喝茶,公公在二楼看电视,楼房突然剧烈晃动起来,我们第一反应就是地震了!一阵手足无措的摇晃之后,花架上的一个花瓶被摔了下来,我们停了两三秒后都觉得应该下楼躲避一下,于是匆匆下楼,公公也从二楼沙发上站起来,我们站到家门前时,发现邻居几家人也都跑下来了。
这时候我脑子唯一想到的就是一个人在家的老妈和在市里就读高三的女儿,也不知道她俩的情况如何,于是拿出电话赶紧给老妈打电话,还好,除了惊吓之外她也没什么事情。可是女儿是暂时联系不上的,幸好不久后她们班主任就在班级群里发了全校统一组织的在操场应急避险的照片,心里才稍微安定一些。
可是那个晚上就没能好好休息了,那天晚上的震级在5.6级,震中在三十多公里外的漾濞县,不知道还会不会再震,我、老公、公公都在家门外的车里休息,一个广场上都是惶惶不安的人,不知道接下来会怎么样,那种感觉真的是太糟糕了。
当我回想起这件事情的时候,发现在生离死别面前,人真的很脆弱和无力,也只有在这样的时刻,我们才知道自己心里最在意的东西是什么,那就是亲情,就是我们平时可能最容易忽视的人。
因为个性的原因,老妈难免强势啰嗦,哪怕我已经接近天命之年,有时候回家,从言行举止到穿衣搭配,她都要管你,说这样不合适,那样不对,哪怕给她买点水果,她都要说我买太贵了浪费钱。要知道有些水果我自己未必舍得买来吃,她最可气的地方是自己舍不得吃,有时专门用来招待客人,似乎这样很有面子。所以我有时候很烦,也不想跟她争执,干脆不正面回应,但心里怎么可能没一点芥蒂。
但是随着她一天天老去,有些计较显得很没意思,作为女儿我真的在乎她,想要什么第一时间满足她的要求,但是她毕竟有自己的活法,我过多干涉其实适得其反。她的絮叨其实并非物质上的满足,所求无非是有人陪伴,有人倾听而已,人生而孤独,能常伴左右,已经是莫大的福气。我的真正意愿只要她晚年安康喜乐就好。在生死面前,其它的都是无关紧要的小事吧!
【行动指引】致良知,就是将良知扩充到事事物物,这是一个知行合一的过程,“致”的意思,就是体认、扩充、发挥、践行,即将良知推广、扩充到日常生活和工作的方方面面,使之得以实现和体现。
良知是我们内心深处的是非和善恶标准,是天赋的,本善的。正所谓人之初性本善,但在成长过程中,我们的良知本性可能被后天的私欲所蒙蔽,所以,“致良知”的过程就是依循良知去循事,逐渐使内心回归纯净,达到知行合一的境界。
要做到致良知,就需要把内心杂念扒开,就能看到你内心深处的本来面目。就需要找回自己“初一念”(良知、美好的东西),辨别自己的次一念(杂念、不好的欲望等)。
我想这的的确确是一生不能懈怠的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