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知识为什么会渐渐隐没?
1/先讲个故事
在佛陀灭度后,大迦叶尊者奉佛旨入鸡足山入定,等待弥勒尊佛应世。而阿难尊者则受大迦叶尊者所托,仍然发心住世四方游行,弘扬佛法,度化了无量众生。随着岁月流逝,阿难尊者也渐渐鸡皮鹤发,垂垂老矣。
有一次,阿难尊者在竹林打坐,忽然听到有人念一首偈子:“若人生百岁,不见水老鹤。不如生一日,而得睹见之。”
阿难一听,念错了!于是感慨道:“世尊灭度太早了,世上还有许多烦恼众生未度。正在修行的人,也因为没有智慧而妄改佛意,这将会导致愚痴无明长久处于轮回之中啊!”于是便循声找到诵偈之人,原来是两位比丘在诵经,阿难尊者便纠正道:“年轻的比丘们,你们刚才诵的偈子并非佛陀的原话,依此修行是无法解脱的。我为你们诵出正确的偈子:‘若人生百岁,不解生灭法。不如生一日,而得解了之。’”
两位比丘听了,半信半疑,便回去问自己的师父。他们的师父听了,满脸不屑的说:“阿难已经老了,难免会老糊涂的,你们就按照我教的诵。”
后来,阿难再次听到他们念诵错误的偈子,就问他们原由,两位比丘说:“师父说你已经老了,言语多有错误,让我们继续按照他教的念诵。”
阿难闻听感慨万千,想不到自己作为一个证得阿罗汉果位的圣者,竟无半点说服之力,于是他想找另外的圣者为自己印证。可奇怪的是,偌大世间竟遍寻不着,原来圣者大多早已入灭。阿难尊者由此感到更加悲伤,轮回路险,无常迅速,如今的世人远离善知识,失去人天眼目,就像瞎子在夜间狂走,邪见日益炽盛,恶业渐渐增长,人天之道逐渐闭塞,恶趣之门逐渐开启,实在是太令人悲悯了。
然而,即便我亲自宣说佛陀的正法,都无法扭转人们的邪见,可见世缘已尽,众生已不需要我了。于是,阿难尊者便因此入灭。
2/善知识为什么会隐没?
故事讲完了。大家明白善知识为什么会隐没了吗?显然不是因为不慈悲,而是因为众生逐渐失去弟子相,不尊重善知识,变得不堪教化,善知识自觉没有存在的必要,因此才渐渐隐没,当众生完全不具弟子相时,善知识也就会完全的隐没,淡出你的生命之外。即便善知识因大悲心与菩提心的摄持不舍离与你,可由于你的内心已经容不下善知识,善知识也只能远远的关注着你,牵挂着你,而你已很难感受到了。就像佛陀无时无刻不在加持我们,但我们的心却常常背觉合尘,与五欲相应,几乎无法与佛相应是一样的道理。
所以善知识住世与否,与弟子德行有关。如果我们修行中,发现善知识对我们的教化减少了,热情消退了,逐渐疏远了,这时候一定要反过来检视自己,是不是自己的内心逐渐生起傲慢轻视善知识,逐渐变得自以为是忽视善知识,逐渐变得不堪教化厌弃善知识,从而使善知识伤心难过而渐渐隐没了呢?
3/发愿恭敬依止善知识
现在这个时代,处于末法时期,众生业障深重,如果你还没有遇到自己的师父,我希望你能在佛前真诚发愿,祈请诸佛菩萨加持自己遇到一位可以依止的具德的师父,并且发愿生生世世恭敬三宝不离善知识。
当我们发愿去追随依止一位师父,并不是因为他的名气有多响亮,地位有多尊贵,声望有多高,道场有多大,掌握多少权力或者拥有多少弟子,这些都不应该成为你追随他的根本原因。真正的原因应该是这是一位具德的师父,你能感受到师父的慈悲以及对你的良苦用心,不厌其烦的指引你端正自己的知见,改善自己的言行,调柔自己的内心,使你成为一个更好的人,进而成为一个更好的修行者。
如果在这个世间,你已经遇到一位道心坚固德相具足的师父,他具有强大的慈悲心,真正关心你的法身慧命,关心你的生死解脱,而不在乎利养丰厚与否的话,你一定要珍惜,即使他没有名气,也值得你去恭敬,去依止,去供养承事,能遇到这样的师父,是你的大福报。事实上这就是你最好的师父。
如果遇到这样的师父,一定要具足弟子相,怀着谦卑,殷勤护持,依教奉行,令师欢喜,要祈请这样的善知识长久住世,千万不要起轻慢之心让这样的善知识伤心,因为这样的善知识,世上并不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