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何似
来源 | 精读(ID:Jingdu999)
《奇葩说》第二季里,陈铭曾说过自己的一个经历:自从上大学后,父母与自己不在同一个城市,大多数时间只能靠打电话联系。但很多时候,只能聊三句话:
吃了吗?
热不热那边?
这段时间休息的好不好?
陈铭的回答是:吃了。还好。不错哦。
然后,没了。
他在节目里说,不知道聊什么,没什么可聊了。
这让我想到前不久刚横扫各大国际电影节的《日常对话》。这部纪录片以女儿的视角,记录了一位同性恋母亲的18年,和母女多年来未曾去面对、不敢揭开的伤疤。
影片中,母女之间的相处基本“三无”——无交流、无表达、无亲昵。唯一有交集的,大概就是每天饭桌上的几道菜。
随着年龄的增长,女儿与母亲之间的心墙也越来越厚,她每一刻都在怀疑着:我的母亲是不是讨厌我?是不是爱我?她的心里到底在想什么?
后来,当了妈妈的女儿对“母亲”这个角色有了新的认识,她开始希望真的可以了解自己的母亲,打破彼此之间的沉默,找到说出真相、以及超度自身伤痛的勇气。
于是,一张饭桌的两侧,两个人的日常对话就这么开始了。
这场对话以“我也知道你也很讨厌我”开始,以“可是你没做错什么,那不是你的错”结束。
导演在纪录片里说,那场对话结束后,以前冷漠的母亲开始对自己轻声细语的,明显变得温柔了。
从刚开始的陌生、沉默到终于打破心墙,母女之间花费了一场真诚、袒露的日常对话。
长大后我们会发现,越是亲近的人,越有说不出的在乎,也越有放不下的在意。
正因如此,一旦产生隔阂,更加无法说出心底话。有很多因素决定着情感沟通的成败,就比如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习惯性沉默。
我们在沟通过程中常常忽视了一些问题,而它们也正是阻碍沟通正常进行的无形“黑手”。
01
避而不谈
心理学家丹尼尔·怀尔的研究表明:很多时候,我们该说却避而不说的话是影响双方关系的罪魁祸首。
精读君此前提到:接触越多,越是亲密,情感账户的储蓄越是重要。
也就是说,越亲密的人越需要情感表达。
一味地避而不谈,终将会使累积的不满和互相不理解爆发,最终导致双方彼此充满敌意、漠然冷淡。
面对人际交往中的冲突,我们往往有3个选择:
1. 进攻和防守:
对方犯错,我们认定他“罪有应得”,对他发起狂风暴雨般的攻击,对方也奋起反击,直至双方日渐疏远。
2. 回避与否认:
面对矛盾冲突,你试图逃避或弱化你的消极情绪,告诉自己“我不去想它,很快就好了”。但随着矛盾的加剧,逃避、否认变得越来越没效果。
当这两种方法都无法解决问题后,唯一的办法就是第3个选择:
3. 进行自我剖析和沟通交流。
将自己的感想与对方沟通,达成共识。即使双方无法完美地解决问题,但至少在情感上变得更亲密了。
就像上面所说的《日常对话》,如果不是女儿以非常惊人的力量直面自己成长的过去,用非常直接的话语询问母亲“你为什么不跟我亲近,你爱我吗”,那么很有可能,她们一辈子都是以“我知道你也讨厌我”一直生活下去了。
通过展现自己当下真实的心理状态,获得对方的理解。双方互相信任、共同努力,打开心扉,这看似小小的一步,却能将双方关系引领到光明的地方。
02
口“剑”腹“蜜”
人际交往中,另一种无形“黑手”就是口“剑”腹“蜜”。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我们总是用最无情的语言,说给自己最爱的人听。
曾看到这样一个故事:
一天晚饭后,一位妻子要去楼下的办公室处理文件,丈夫和女儿都有点失望,希望她能多陪自己一会儿。
丈夫对楼下的妻子大喊:别工作了,现在你该陪家人!
丈夫咄咄逼人的语气惹怒了妻子,认为丈夫不理解自己、在批评自己。结果双方关系开始疏远。
但是丈夫如果换一种方式说:我和女儿都想你,你能快点上楼吗?结果很有可能会截然不同。
对于夫妻关系的研究表明,在96%的情况下,通过前3分钟的对话内容可以成功预测夫妻长达15分钟对话的结果。
如果对话前三分钟充满否定、责备和批评,对话结果往往不尽如人意。
我想,对于任何关系,这个道理通常也能适用。我们常常将内心的爱意化作脱口而出的一句恶语,伤人伤己。
所以,心平气和地开始对话才是正解,别让你的第一句话就决定了这场对话的结局。
03
口无遮拦
知乎上有一个问题:有一个口无遮拦的朋友,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底下有一个画面感十足的回答:
和一个朋友在路上遇到我的大领导,大领导和蔼地笑着问她:还记得我吗?
她看着这位一米八,一百七十斤的大领导说:你那么胖谁见一面能忘掉…
然而大领导脸上的笑容都没有丝毫的改变,反而更开心了,我却已经吓尿了…
当时真的想跟领导说其实我并不认识她啊!
人们都说,说话是一门艺术。也的确,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妥妥当当地开口说话,一不小心就是祸从口出。
如果说上面的那位朋友是真的不觉得不该这么说,那么还有一些人,就是明明知道不该说却又要说,然后用以下说辞给自己找借口:
“我就是开个玩笑啊,你别放在心上。”
“我就是直性子,想到什么说什么,你可千万别介意。”
“我没有什么恶意啊,你别生气啊。”
明知道对方会介意,觉得你有恶意,为什么就一定要说出来呢?通常我会认为,对方就是故意的。
有人把毒舌当幽默,然而刻薄嘴欠和幽默是两回事,口无遮拦和坦率是两回事,没有教养和随性、轻重不分和耿直都是两回事。
尼采曾说:“婚姻生活的其余一切,都是短暂的,在一起的大部分时光,都是在对话中度过。”
然而何止是婚姻,生活中一切关系的大部分时光,都是在对话聊天中展开的。
《不是机器人》这部剧里有一个桥段:因人类过敏症的男主不知该如何与自己的机器人相处,就去网上搜索:如何与人相处,产生联系?
他得到的答案是:在那个人的心里种上一颗属于你的种子。
我把这句话理解为,在对方面前展现真实的自己,用心交流。
与人沟通的过程中,学会避免以上3只无形“黑手”阻碍感情交流的顺利,也就是学会开诚布公地表达自己内心,而不是口无遮拦地什么话都说。
希望你也能在一个你爱的人心中,种下一颗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