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学第一次考试开始,那是我们第一次开始做选择题,那个时候真好,选项总有4个,不太会的自己总觉得每一个都可能是对的;那个时候真好,不管你选了哪一个,老师总会给你打上一个大大的叉或者是勾,告诉你这道题错了亦或者是对了,但那个时候你不知道做这样的选择题是世界上最容易的事情,会因为选错了题扣了分而感到难过;但那个时候你不知道,错了还可以拿起红笔在旁边儿写上正确答案,然后安心地等待着下一次再遇到同样的题目不会再错,这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儿。
慢慢的,你长大了,开始遇到越来越多的选择题,选项再也不是4个,不管多还是少,总觉得不管选哪一个都是不对的,最可悲的是,再也没有人会在你做完选择后告诉你你选的是对的还是错的,因为成长路上的选择题再也没有对错之分,只是A和B代表着不同的路,最后的最后谁也没有办法知道,因为在一个选择之后还会有无数个选择,再也不会给你一模一样的场景让你去验证上一次的选择是不是自己想要的,我们都知道,世界上是没有后悔药的,因为世界上最信守诺言的是时间,说好了一去不复还的,就绝不会回头。
跟闺蜜在一起的时候,总是聊着聊着不经意就扯到人生哲理上去,以前总也想不通那些才华横溢的诗人为何会好好的去自杀,比如海子,世界如此美好,怎会看不开呢?后来慢慢才知道,他不是看不开,他是看的太开了,世间除了生死再无大事,可一旦他把生死都看明白了,对世界没有任何留恋,便也可以说的通了。这样想来,世上活的尚好的人就只剩两种了,一是看不破,都说傻人有傻福,糊里糊涂过一生未尝不是一件幸事,要懂得那么多大道理又有何用;另外一种就是看破不说破了,有的时候并不是主观想要去知道,想要去探个究竟,而是会不自觉地受身边的事所影响,去感慨,去感怀,知道只是开始,说服自己去接受,去消化,去故意装糊涂才是最难能可贵的。不知道什么时候有了顾左右而言他的毛病,总是想到哪儿就说到哪儿了,回归主题。跟闺蜜有一次讨论过,如果让你重新选择,你还愿不愿意再过一遍现在的生活,再具体一点儿,比如你高考的时候少了一分或者多了一分,上大学的时候不免听到周遭的人会抱怨如果不是自己最后哪一门失误了,就会去更好的学校了,说的时候总是认认真真,一脸委屈,但我觉得又有多少人说到这里的时候真的停下来想过,如果真的给你这样一个机会,你是选择要还是不要?如果你不要,那么你会继续重复着如今的生活,遇到的还是周围的这些人,你喜欢的,不喜欢的;如果你要了,那么你想清楚了吗?另外一条路虽然可能不会遇到此时此刻让你觉得想要避开的人事物,但可能再也不会遇到此时此刻让你觉得相见恨晚一见如故的人,不会遇到自己心里又爱又恨的那个男神或是女神?所以,想到这里,你还能轻轻松松地再说一遍当初张口就来的话吗,如果当初我多考了一分。。。至少,我不能。当然,人生的有趣也就在并没有这样的机会,也没有这样的如果,才让你不需要对做过的每一个假设去负责任,毕竟从小我们就学会了用如果造句。
其实也并非是闲来无事,突生感慨,转眼自己已经成了大四狗,从8月份到现在一直为了毕业后去哪里而忙忙碌碌,也感受了很多大起大落的情绪,什么叫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什么叫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上一秒你还充满希望地等待着心心念念的企业向你递来橄榄枝;下一秒你就听到别人早已收到,而那家企业也就只能跟你say goodbye;上一秒你还在电话这头哭哭啼啼地说,如果没有工作就在家宅上两年;下一秒就告诉你一家早已被你遗忘的单位向你送来邀请函。上一秒你还觉得自己的工作不能见人,下一秒你突然得知待遇大好;上一秒你还觉得前途一片光明,下一秒你发现原来你踏上社会只是勾心斗角的底层人民。当你辛辛苦苦过五关斩六将,杀到了最后一关,却不明不白地就倒在了最后一关,是的,姑娘,这才符合生活的法则,一帆风顺那是电视剧,永远的出乎意料才是现实。不知道投了多少家企业,所以也就不知道经历了多少次这样心理上的煎熬,那颗最初的心,也早已开始砌上一道又一道的围墙,唯一的动力,就是能在故事的最后骄傲地在朋友圈发上一条状态,把自己卖出去了,而前面的酸甜苦辣就当没有发生,自然而然心满意足地看着大家的赞,人啊怎么这么虚荣呢,啊哦,说好的看破不说破呢。
最后一点是我实习得出来的小小心得,就是作为职场新生儿,一定要发扬“脸皮厚”的精神,千万不能只要清高,说什么不要嗟来之食,不为五斗米折腰,那嗟来之食不光要,还要吃饱了,别忘了,只有吃饱了才有力气去成长啊。你当年泼过的水,等我烧开了再还回去。哈哈,最后一句开玩笑的,打人是犯法的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