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犷的文字,配合着充满感情的笔调,展现了那个贫穷年代思想的麻木,物质的缺乏,以及人性的残酷。
通过对人们生活的叙述,描绘了近代中国最悲惨的年代:农民蝼蚁似地活着,糊糊涂涂地生殖,乱七八糟地死亡,用自己的血汗,自己的生命肥沃了大地,种出食粮,养出畜类,勤勤苦苦蠕动在自然的暴君和两只脚的暴君威力下面。
没有人想过生来是为了什么,活着又是为了什么?生得卑微,活着苟且,准确地概括了那些人的一生。活着,从来不知道活的意义。死了,也从没知道生命的限度。
"在乡村,人和动物一样,忙着生,忙着死。"看到这句话时,我的心抽了一下。伟大的母性和生命诞生的奇迹,却和牲畜的生殖混为一谈。可怜的女性,在愚昧、麻木的生存状态下,她们只不过是从出生 走到死亡的自然群体。生命对于她们,已经没有了意义。习惯被欺压,习惯被当成一个生殖工具,习惯了那些暗无天日的日子,她们不敢,同时也没有想过与这个时代抵抗到底。仿佛生来就是活着,而活着就是要承受这些无理的委屈。怨天怨地怨命,却没有怨男性,她们是典型的奴隶社会的奴隶,思想是奴隶,又怎么会去思考活着的意义呢?她们在无知无觉的物化状态中,虽生犹死地听命于天,直到生命被耗尽,走进坟墓,一生的痛苦没有任何的代价。
"哭声刺心一般痛,哭声方锥一般落进每个人的胸膛。一阵强烈的悲酸掠过低垂的人头,苍苍然蓝天欲坠了!"哭贫困农民的悲苦,哭女性的贬低,哭时代的麻木,哭中国当时状况的落后。我想萧红写下这句话时,内心涌现一阵强烈的悲酸,同时又为她本人的命运前程感到忧虑吧!那个时代对女性的歧视,让她感到迷茫苦闷了吧!也激发了她的反抗了吧!
“这自然不过是略图,叙事和写景,胜于人物的描写,然而北方人民的对于生的坚强,对于死的挣扎,却往往已经力透纸背,女性作者的细致观察和越轨的笔致,又增加了不少明丽和新鲜。”这是鲁迅对萧红《生死场》的评价,也正如鲁迅所说,北方人民对于生的坚强,对于死的挣扎,面对后来日军的侵略,才会有那么勇敢地反抗,捍卫国家的土地。尽管时代有很多不足,但还是不得不感谢时代,造就了英雄,创造了现在。
萧红观察到并写出了当时中国人的劣根性,鲁迅笔下恨铁不成钢的中国人同样如此,这也许是鲁迅愿意指导帮助当时初出茅庐的青年作家萧红的根本原因吧。
生与死,不应该是麻木的,更应该深入去探讨。活着,不应该只是活着,还要有意义的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