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作者简介
查尔斯·汉迪1932年出生于爱尔兰,是欧洲最伟大的管理思想大师。英国《金融时报》称他是欧洲屈指可数的“管理哲学家”的人,并把他评为仅次于彼得.德鲁克的管理大师。如果说彼得.德鲁克是“现代管理之父”,那么查尔斯.汉迪就是当之无愧的“管理哲学之父”。他英国完成大学教育后先后在东南亚和伦敦的壳牌公司工作,并升任高级管理职务。
汉迪具有严谨的逻辑思维能力,同时还具有非凡的想像力,这使他成为新秩序的预言家。作为一名艺术家类型的管理大师,汉迪与那些学者型管理学家的不同之处在于,他在理论方面的思想主要是通过推理和自己的实践得来的。他提出了各种管理思想,描述组织与个人工作方法变革的一些主要发展方向,以“四种管理文化”、“组织与人的关系”及“未来工作形态”的新观念而闻名于世。曾著有《组织的概念》、《空雨衣》、《非理性的时代》、《拥抱不确定性》等。
《第二曲线》这本书首次出版于1997年,是英国管理哲学大师查尔斯.汉迪特意为年轻一代写的书。书中汉迪结合“生命周期”循环的道理,寄希望于年轻的一代跳出舒适区,敢于挑战现状,质疑传统的智慧,大胆塑造自己的生活。
二、内容概述
《第二曲线》书中讲述,汉迪有一次外出旅行,当他向一个当地人问路时,当地人告诉他,一直往前走,就会看到一个叫Davy的酒吧,在离酒吧还有半里路的地方,往右转,就能到他要去的地方。在指路人离开之后他才明白过来,指路人说的话一点用都没有。因为当他知道该从哪儿拐的时候,他已经错过了那个地方了。也正因为这一次经历,让汉迪总结出这样一个道理:“当你知道你该走向何处时,你往往已经没有机会走了。”
汉迪发现,在这个世界上,所有的有机体,无论是动物、人或是由人所创造的产品,最终都难逃一个“生命周期”的自然规律,都会经历从诞生、成长、成熟、衰退,到最后结束的过程,然而往好处看,人类组织却是可以通过不断的创新来延续组织的可持续发展的。在这个规律中,创新成为了至关重要的一步。而创新的第一步是要能够放弃过去的成功经验。只是多数人太习惯于自己的"舒适区",形成了惯性的思维而不自觉,那么他们的命运就必然会依循“生命周期”的循环,由盛而衰,所差的只是时间的长短。
S型曲线是每个组织和企业在预测未来时一定会参考的工具,也是一切事物发展都逃不开的曲线,也被称作“第一曲线”。然而,从公司发展、企业治理、市场变化,到个人职业发展、社会人际关系以及未来的教育与社会价值,多维度地探讨这个世界需要重新以不同的角度来思考问题,不能够总停留在“第一曲线”的世界里。
汉迪把从拐点开始的增长线称为“第二曲线”。如果组织和企业能在第一曲线到达巅峰之前,找到带领企业二次腾飞的“第二曲线”,并且第二曲线必须在第一曲线达到顶点前开始增长,弥补第二曲线投入初期的资源(金钱、时间和精力)的消耗,那么企业永续增长的愿景就能实现。任何一条增长曲线都会达到增长的极限,持续增长的秘密是在第一条曲线消失之前开始一条新的S曲线。在这时,时间、资源和动力都足以使新曲线度过它起初的探索挣扎的过程。
《第二曲线》这本书主要探讨,如何在寻找第二曲线的道路上,向死而生,另辟蹊径,跳出舒适区,开辟一条与当前完全不同不同的新道路,为组织和企业找到实现下一条增长的第二曲线。
三、读后感悟
《第二曲线》通篇阅读后,深刻感受到从公司发展、企业治理、市场变化,到个人职业发展、社会人际关系以及未来的教育与社会价值,都逃离不掉从诞生、成长到成熟、衰退的生命周期。如何实现持续发展,避免衰退,无论企业、市场,还是个人,都需要在第一曲线尚未到达顶峰,即极限点之前,找到破局点,跨越S型曲线,实现第二曲线的跃迁。针对破局点、极限点,以及跃迁至第二曲线,下面我将通过举例详细说明。
案例一
一旦企业到达失速点,只有10%的企业能够重启增长引擎。2007年的诺基亚公司,市值1500亿美金,手机全球市场占有率40%,是整个手机历史的顶峰前,但此后一落千丈,2007年苹果推出第一代智能手机,迅速占领市场,也正因IPHONE淘汰诺基亚手机,致使手机进入智能时代阶段。随着苹果公司的壮大,智能手机广泛应用,以诺基亚手机为代表的数字手机,逐渐被市场淘汰,诺基亚公司也退出了历史舞台。
其实大多数人只看到了诺基亚如何被淘汰,如何退出市场,却不知晓诺基亚公司是最早发明智能手机业务的公司。然而过分关注眼前利益,习惯舒适区,致使诺基亚高层将智能手机业务死死压在实验室而不推出市场。当2007年诺基亚手机达到历史最高点时,诺基亚公司已经错过了跃迁至第二曲线的最佳时段,达到极限点,越过了破局点。时间来到2014年,当诺基亚公司被微软收购时,诺基亚公司CEO竟然说:“我们什么也没有做错,不知为什么竟然被市场淘汰了。”
相同经历,以诺基亚手机为代表的数字手机之所以能引领市场,因为诺基亚公司用相同的道理、相同的经历,淘汰了以摩托罗拉为代表的模拟手机,从而引领市场。数字手机业务最早的发明商,就是摩托罗拉公司,然而摩托罗拉公司将数字手机业务压在实验室不推出市场,生怕破坏了自己模拟手机的业务。而当摩托罗拉公司被淘汰时,高层的反应竟然同诺基亚被苹果手机淘汰反应如出一辙。太可怕了,两家公司最后死了,都不知道自己是怎么死的。
人人都知道第二曲线是很重要的,但是有一个关键要点,第二曲线必须在第一曲线到达巅峰之前,就要开始第二曲线。始终停留在第一曲线,不愿改进,不愿变革,始终停留在舒适区,最终越过了破局点,达到了极限点,一切也都晚了,第二曲线只有被对方颠覆的份了。
案例二
2012年,当大多数人劝百度创始人兼CEO李彦宏发展手机业务时,李彦宏只说了一句:“我就不明白,手机屏幕那么小,运行又那么慢,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劝我发展手机业务。”此后多人在不同场合都劝过李彦宏发展手机业务,而李彦宏给的答复依然只是同样这一句。
然而李彦宏万万没想到,他不愿发展的手机业务,被一家新公司看到了市场空白,开始研发手机业务,并逐步发展壮大。这家就是2012年3月,由张一鸣创建的今日头条公司。如今的今日头条,已然成为了手机中为用户推荐信息,提供连接人与信息的服务的产品,可以说是手机端用户最大的搜集信息平台。百度与今日头条最大的区别便是,百度是电脑PC端的王者,让用户去找信息;而今日头条则是手机端的引领者,直接让信息去找用户的需求。
从2012年今日头条创建,到2017年今日头条全资收购美国一家短视频公司,在这五年里,手机端搜索业务,市场上仅有今日头条一家。百度还在为是否发展手机业务,为什么发展手机业务而争吵。而2012年到2017年,这五年间,也是中国4G互联网高速发展的五年,知识付费、直播、网红、短视频等如雨后春笋一般兴起。2017年当李彦宏终于看到手机业务广阔市场时,实际上百度已经错过了手机业务发展的最佳时机。更可怕的是,百度发展手机业务,竟然依然按照传统电脑PC端的发展趋势,用户寻找信息标准去发展。现在手机应用,除了百度网盘、百度地图两款没有多大优势的软件,还会被人们偶尔使用外,百度在手机端已经找不到新的吸引用户的软件程序。说实话,我不太看好百度的未来,所谓汽车也是虎头蛇尾。反观今日头条,早在2016年,张一鸣率先在公司内部孵化西瓜、火山、抖音三款小视频。之后的发展,大家都知晓,抖音一举成功,成为了中国目前最大的短视频软件。
百度、今日头条的差别,可以理解为李彦宏与张一鸣自我认知的不同。傲慢的李彦宏,不承认自己无知,不仅蒙蔽了自己内心边界,也限制住了百度绝佳的跃迁时机,致使百度达到极限点巅峰而依然不自知,错过了破局点的最佳时段。聪明的张一鸣,时刻承认自己无知,不仅打开了自己内心边界,也找到了今日头条绝佳的跃迁时机,致使今日头条达到极限点巅峰而依然知晓路在何方,遵循破局点指引找了跃迁的最佳时段。
案例三
1995年杰夫.贝佐斯创建的亚马逊公司,是美国最大的一家网络电子商务公司,是网络上最早开始经营电子商务的公司之一。一开始只经营网络的纸质书籍销售业务,现在则扩及了范围相当广的其他产品,已成为全球商品品种最多的网上零售商和全球第二大互联网企业,2019年7月,入选2019年《财富》世界500强。
亚马逊公司能取得今天的成就,和创始人杰夫.贝佐斯正确的决策密不可分。正因为贝佐斯数次看到市场未来发展趋势,不断给亚马逊公司转型,带领亚马逊公司多次在极限点之前成功跃迁至第二曲线,找到了破局点。在亚马逊公司历史发展上,总共经历了三次定位转变。
第一次转变,成为“地球上最大的书店”(1994年-1997年)。初期贝佐斯认为书籍是最常见的商品,标准化程度高;而且美国书籍市场规模大,十分适合创业。经过大约一年的准备,亚马逊网站于1995年7月正式上线。小步快跑,亚马逊从网站上线到公司上市仅用了不到两年时间。1997年5月亚马逊已经在图书网络零售上建立了巨大优势,确立了自己是最大书店的地位。
第二次转变,成为最大的综合网络零售商(1997年-2001年)。经过书店地位的确立,贝佐斯认为和实体店相比,网络零售很重要的一个优势在于能给消费者提供更为丰富的商品选择,因此决定扩充网站品类,打造综合电商以形成规模效益成为了亚马逊的战略考虑。到2000年的时候亚马逊的宣传口号已经改为“最大的网络零售商”。
第三次转变,成为“最以客户为中心的企业”(2001年-至今)。2001年开始,除了宣传自己是最大的网络零售商外,亚马逊同时把“最以客户为中心的公司”确立为努力的目标。此后,打造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型企业成为了亚马逊的发展方向。为此,亚马逊从2001年开始大规模推广第三方开放平台亚马逊逐步推出这些服务,使其超越网络零售商的范畴,成为了一家综合服务提供商。
正因为一次次的转变,让亚马逊迅速可以在第一曲线尚未达到极限点巅峰时,找到了破局点,并可以第一时间跃迁到了第二曲线。也正因此,才有了亚马逊不断改进的kindle,不断引领市场的电子书曲线。
感悟心得
通过阅读《第二曲线》,以及简单的三段案例分析,我得出以下几点感悟:
1、树立批判思维,勇于创新,敢于颠覆。
2、时刻承认“我错了”,时刻承认自己的无知。
3、始终怀着一颗好奇心,经常提问,敢于质疑。
4、破“从众效应”,不要人云亦云。
5、不断刻意练习,与高手过招。
四、推荐书籍
《规模》 《硅谷钢铁侠》 《史蒂夫.乔布斯传》 《下一站,火星》 《刻意练习》 《穷查理宝典》
《失速点》 《精益创业》 《乌合之众》 《思考,快与慢》 《终身成长》 《创新者的窘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