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记》:假作真时真亦假

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                      ——曹雪芹

世上果真有一个桃花源吗?

陶渊明为我们中国千百年来的文人造了一个桃花源。

陶渊明生于魏晋时期,那是一个战乱频仍的时代,也是一个文杰辈出的年代。

建安七子,竹林七贤,魏晋时期成为继百家争鸣的春秋战国后又一个文学鼎盛时期。

魏晋文人都有些放浪形骸,落拓不羁,号称魏晋风流。在魏晋文人乃至中国文人里,陶渊明都是一股清流。

陶渊明跟谁都不同,在我看来,陶渊明才是最有个性的人。

自古文人都有做官的情结,“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儒家思想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中国文人,连人称“谪仙”的李白,也有一颗做官的凡人心。

而陶渊明,自始至终都在积极追求身心的自由解放。

别人都积极投身仕途,无奈之下才弃官从文,而陶渊明是生活所迫才做官,他根本无意仕途,一旦放弃了仕途,不但不消沉低落,还纵情欢歌:“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仕途生活对他来说就是囚笼,自然田园才是他的家,他是主动追求个性解放的第一人。

自古文人多失意,因为壮志难酬,无论李白、杜甫,还是苏轼、辛弃疾,都在政治的漩涡里翻滚过,最终走向文学。

而陶渊明,却清楚地知道自己不喜欢做官从政,所以他仅仅为生活所迫纠结了一下下就全然抛下了一切。

从此后,他陶醉在自己的桃源里,饮酒赋诗,自得其乐,哪怕身居闹市也心灵宁静: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陶渊明《饮酒(其五)》

陶渊明身上没有中国文人的拧巴,没有那种强颜欢笑的勉强。他内在和外在得到了统一,获得身心和谐,所以读他的诗文感觉舒服,由里到外的舒服。

回到文章开头那个问题,真的有这个么桃花源吗?这是怎样一个桃花源?

所谓桃花源,其实是文中实指,桃花源就在一片桃林的尽头,溪水的源头。中间需要穿过一个山洞,出洞之后眼前是一个完整的村庄。

村庄里有良田美池,鸡犬相闻,男女老少,衣着和外面人一般无二。看到渔人来到,村里人热情招待渔人,向他打听外界生活。并告诉渔人自己先祖为躲避战乱才迁居到这里,渔人临走时,叮嘱渔人不要告诉外界桃源的事。

故事讲到这里,你感觉这个桃源有什么特别之处吗?至少在我看来,桃源里的生活和真实生活没什么两样。

桃源里有着普通乡村常见的田地、屋舍、池塘、鸡犬、桑竹之类景物。住在里面的人,无论衣着还是语言都和生活在外面的人相同。

而且,他们说起自己为什么来到这里居住,是因为先人为了躲避秦朝时的战乱,这种解释也合情合理。包括临走时叮嘱渔人不要告诉外人,为免受外人打扰,一切都合乎人情世故,毫无失真之处。

如果你也觉得这一切都是真的,那你就被陶渊明骗了。

文中多处暗藏玄机,暗示读者这个桃源是不存在的。

首先从桃源的出现方式来看就很诡异。

在桃林尽头溪水发源的地方,很突兀地出现一座小山,给人感觉不像是早就存在的,并且有一个小口,隐约有光。

看这种场景,像不像时光穿梭隧道?《千与千寻》中千寻一家就是由一个隧道误闯入另一个世界。

而且,这种通往另一个世界的入口并不是随时可以遇见的,后来,渔人再回来就找不到那个出口了,这证明那入口已经关闭了。

其次,看桃源人的见到渔人的反应“见渔人,乃大惊”也不正常。

为什么大惊?如果是真实世界的村庄,见到外人应该不会有如此大的反应。

倘若只是迁居到此,恐怕不会诧异渔人来到,只有通过非正常的方式来到这里才会诧异:渔人怎么找到这里的?并且惊恐:是不是通往外界的通道暴露了?后面渔人找不到通道,难保不是此中人故意设置的障碍。

再次,渔人临走前,桃源人特意叮嘱“不足为外人道”,也隐含了桃源的不存在。有了之前种种铺垫,结局自然很容易理解。尽管渔人处心积虑“处处志之”,再“寻向所志”,却“不复得路”。

陶渊明还没停止忽悠,为了让你相信这个桃源真的有,还举了个有名有姓的例子——老是渔人渔人的,难怪你不信。而且是一个名人“刘子骥”,一个“好游山泽”的高士,想来对这桃花源慕名已久,但直到病终也没找到。

陶渊明本来想让你相信他说的是真的,却更加确凿地告诉你:桃源根本就是子虚乌有。

如果细究起来,这里颇多疑点,刘子骥好好的,怎么计划去找桃花源就得病了,而且不久就因病去世了?不是也很诡异吗?

事出反常必有妖,一切的诡异都是因为:桃源本不存在,一切都是作者虚构出来的。

那你可能要说,这陶渊明编故事的水平太低了吧,这么拙劣一看就像编的。

如果这么想你就错了,陶渊明就是故意把这么多漏洞暴露给你看,就是想告诉你:本故事纯属虚构,请勿对号入座。

被绕晕了吧,陶渊明到底想让我相信桃源真实存在还是根本不存在?

这就涉及到陶渊明生活的时代。

陶渊明生活在东晋末期到南朝宋初期,这个时代时局动荡不安,虽有过短暂的太平时期,但是战乱还是十分的频繁。国家呈现分裂的状态,这个分裂的状态一直延续了两个朝代东晋、南北朝时期,前后分裂的时间为三百年。

桃花源人那样的生活,正是陶渊明那个时代的人最向往的生活:没有战乱,又有所托,老有所依,人人衣食无忧,安居乐业。

但这样看起来很平常的乡间生活,要通过虚构想象才能实现,现实该有多不堪?

《桃花源记》通篇写桃源人富足安宁的生活,看似和美安乐,却似喜实悲。

《桃花源记》在充满喜悦的描述中隐含了作者深深的无奈和悲哀:和平安乐的生活只能在想象里才能实现,现实中是不存在的。

陶渊明以似假还真的奇幻手法,制造扑朔迷离的情节,真实与虚幻交织,赋予桃花源以神秘和奇幻色彩,成为我们的精神桃源,让后人无限向往却无法抵达。

2022-3-16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03,547评论 6 477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5,399评论 2 38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0,428评论 0 337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4,599评论 1 274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3,612评论 5 365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8,577评论 1 281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7,941评论 3 395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6,603评论 0 258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0,852评论 1 297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5,605评论 2 321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7,693评论 1 329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3,375评论 4 318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8,955评论 3 30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9,936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172评论 1 259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3,970评论 2 349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2,414评论 2 342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