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长的睫毛
纯净的眼眸
拥抱的感觉
仿佛奶昔在蛋糕的甜美中交融
在梦幻中游戈
怎忍心再看你芳心百转
不知何处是归宿
只想拥抱生活
像溪流终要汇入江河
迤逦而下
随波逐流
你中有我
我中有你
本该如此
可知我心
——《爱在黎明破晓时》
(一)
爱情是什么?
脑科学家说爱情是一个生物程序,心理学家说爱情意味着激情,亲密和承诺。
每当我们谈起爱情,总会跟青春搭在一块,如此看来,说爱情是一个生物程序似乎也未尝不可。可是,是否当青春过去,爱情不再是爱情呢?爱情能地久天长吗?
有人说,别傻了,爱情就是青春荷尔蒙作用下的结果,青春走了,激情走了,爱情也不见了。可也有人相爱一生,从最初的激情,携手直到老去,他们似乎满足心理学家说的那三点——激情,亲密和承诺。
于是当我们单身的时候,我们对爱情充满想象;而当我们身在爱情之中的时候,我们却对爱情充满了困惑。
为什么单身的我们期待找到自己的Mr,Right或Miss,Right,甚至恋爱中的人也在怀疑,对方到底是不是自己的Mr,Right或Miss,Right?
“我的意中人是个盖世英雄,有一天他会踏着七色的云彩来娶我。”紫霞仙子这么说。
我们经常会问,你的梦中情人大概是什么样的?
我们似乎是先有了一个爱的需求,有了某种美的直觉,我们才会爱上某个人。而这种需求,来自我们成长的经历直觉,也来自电影的荧屏形象给我们的遐想。我们觉得自己还不完整。我们渴望寻到自己的另一半。
于是在很多爱情电影或剧作里面,我们看到的情节都是男女主人公历经辛苦最终在一起的结局。我们期盼这种收获爱情的美好结局,就好像我们自己跟爱的人最终在一起了一样的感觉。它给我们希望。
可是,身在爱情中的人却很困惑,因为我们的爱情似乎不像电影中那么浪漫,而是夹杂了某些不愉快的琐屑和平淡。我们会怀疑,眼前这个人,是不是自己的Mr,Right?
大部分电影告诉了我们爱情寻找的结果,却没告诉我们收获爱情之后的过程,荧幕已经落下,而这才是真正需要努力的时候。
庆幸的是,也有少数电影或剧作告诉我们这个过程。比如国内的《神雕侠侣》和国外的《爱在三部曲》。
中国古装武侠剧中,羡煞旁人的莫过于金庸笔下的杨过和小龙女。古墓之中,两人一起长大,一起练武,这段岁月培养了他们的难舍的情感。后来的杨过断臂,龙儿被尹志平玷污,都让作为观众的我们哇哇吐血,恨不得跳进银屏改变剧情。我们希望他们是完美无瑕的。
这些种种的相思、挫折、痛苦、伤心,让杨过和小龙女的爱情历久弥坚。杨过等了十六年,终于等来了与妻子的相聚。两颗相爱的心,已超越凡人之境。十六年信守诺言的背后,是怎样的情感?
如果龙儿跟尹志平的情节出现在我们自己身上,十六年的约定出现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我们又会怎样的对待?
有人说,这是武侠小说,太浪漫了,不切实际。我们或许从另外三部电影找到我们生活的影子。
来自国外的“爱在三部曲”——《爱在黎明破晓时》、《爱在日落黄昏时》和《爱在午夜降临前》,被称作最接近爱情本质的爱情片。
(二)
“爱在三部曲”是导演理查德·林克莱特自编自导的三部延续的爱情片。不变的男女主演,限时一天的爱情。每两部作品恰好相隔九年——《爱在黎明破晓前》拍摄于1995年,《爱在日落黄昏时》拍摄于2004年,而《爱在午夜降临前》则是2013年拍摄的。
当我们第一次看第一部曲《爱在黎明破晓前》的时候,我们也许会觉得电影的内容都是两个主人公的对话,没有多样化的剧情,也似乎没有所谓的高潮,枯燥无聊,可当我们看了第二次,第三次,我们就会发现其实这些都是很睿智的对话。这些对白,道出了我们的爱情观,我们对爱情的想象和困惑。
令人惊喜的是,并不是只有一部《爱在黎明破晓时》,而还有后面相继拍出的《爱在日落黄昏前》,《爱在午夜降临前》。这三部曲,从一段爱情的激情开始,到婚后生活的平淡,吵架,沟通,都有不少令人感同身受的地方,也给我们一个角度去看什么是爱情。
《爱在黎明破晓时》是一个开始于欧洲火车上的故事,伊桑·霍克饰演的杰西和朱莉·德尔佩饰演的塞琳在火车上浪漫邂逅,彼此聊起了各自是生活和人生观。这个时候其实两人已经相互倾心了。火车到维也纳的时候,也就是杰西的终点站,他忍不住邀请准备去巴黎的塞琳一起共游维也纳一个晚上,塞琳被说服了。
那是一个浪漫的晚上,他们聊生活,文学,爱情,最终在草丛中相拥而眠。黎明到来了,他们在火车站难舍难分,他们吻别了,并相约六个月后在此地相见,但是却都没有留下彼此的联系方式。
主角相遇时隔九年后再次相见,这就是《爱在日落黄昏前》。这时候的杰西已经成为一名畅销书作家,并且已结婚,有了儿子。他把和塞琳的故事写成了一本书,并前往巴黎一个有名的书店参加签售会。他刚好在现场与塞琳再次相遇。
于是他们再次谈天说地,也提到那次六个月再见的约定,原来塞琳由于外婆去世而未能赴约,而杰西却在那里等了几天没有结果。而他们当初也没有任何联系方式。让彼此倍感惊讶和可惜的是,他们曾经都在纽约这座城市呆了几年,却一直没有碰见。
后来两人聊到了彼此爱情的不顺利,两个人都因为那难忘的一个夜和那次的约定而似乎感觉已经无法再找到浪漫的爱情归宿,彼此婚姻都不幸福,生活充满了无奈。
最后杰西到了塞琳家里,听她弹吉他,听她唱她写给他的情歌......
再时隔九年,这时候的杰西已与塞琳娜结婚了,他们一家在希腊度假,这是《爱在午夜降临前》的故事。
杰西和塞琳生有一对双胞胎女儿,而杰西与前妻的儿子判归前妻(住在美国)。作为女权主义者的塞琳打算接受巴黎一份更理想的工作,可深感亏欠儿子的杰西则尝试希望塞琳能同意搬家到芝加哥,以便离儿子近一些。
塞琳跟杰西儿子通话中的一句“祝你妈妈好运”成为两人争吵的导火索,争吵的不仅是关于杰西儿子的事情,还有两人为了家庭各自所作出的努力和牺牲。塞琳愤而离开旅馆。
最后,依然深爱塞琳的杰西冷静了下来,并通过一个时光机穿梭时空的故事形式哄塞琳开心,两人坐在河边的桌旁,两人终于重拾温情。
从激情的浪漫到婚姻的琐屑,是大多数人逃脱不了的命运。
莎士比亚说,真实爱情的途径并不平坦。
朵拉说,生活是很可怕很丑陋的。当两个人果然在一起后,爱情就会由蜜糖化为口香糖,愈嚼愈淡,淡到后来竟是涩涩苦苦的,不由得你不吐掉。
所以很多人都难免对爱情的长久都抱有怀疑的态度,似乎爱情的地久天长是一种奢侈,一生只爱一个人,也似乎概率不大。
是不是爱情最后的结果一定是涩苦的呢?我从我的外公和外婆身上看到,不见得。听外婆亲口跟我说,他们从未吵过架,做菜永远是外公一个人做,外婆第一次自己煮饭是在我外公离世之后。小时候喜欢去外家,也可能就是因为有这种和谐和温馨的感觉。
外公那个年代,似乎离我有些久远。他的思想没有现在人的开放,但是人很正直,威严,自信,外婆则细心,体贴,包容。也许他们的模式被现在的我们看来是一种夫唱妇随的传统观念,没有所谓的“要做自己”,但是我看到的,都是幸福。现在我们说的强调做自己,幸福的恋人又有哪几对?也许,真的爱一个人的话,你愿意让步,妥协某些东西,而两人的心里仍然感受到爱的流动。
“做自己”固然且不论是好是坏,但是值得我们思考的也许是什么是“做自己”,什么是“自己”的界限,这样,面临爱情的时候,我们才不至于将来后悔。
(三)
爱情如何天长地久?
1.真命天子也需要培养
哈佛幸福课讲师TalBen Shahar说,寻找Mr,right是重要,但是爱情的培养更重要。每个人都在寻找心中的真命天子或真命天女,但一个人的真命天子或真命天女不是只有一个,而是很多时候我们自己没有培养的心态,导致爱情的消逝。
2.脱下我们的面具
“你再也不爱我了。”
“你跟以前不一样了。”
这种情况在我们与另一半相处的时候是经常出现的。我们一开始跟另一半在一起的时候,我们总希望在他们面前保持完美的形象。可随着激情慢慢退去,我们似乎变得没有耐心,一是因为新鲜度的下降,二是因为量的累积。
我们理智的选择不是一味压抑自己的情绪,而需要被对方了解,了解一个真实的自己,尽管很多时候,我们害怕这种真实的自己不会被对方所喜欢,我们担心这种风险。
可是,如果我们用一种带着爱意的方式呢?——“我不喜欢你这么做,但是我爱你。”,或者类似的意思表达,让对方能走进我们的内心。
我们需要被了解而不是被认可,不仅分享好的,也分享自己的缺点,坦露自己的缺点,坦露那些压抑很久的事情。深层次的了解才能有深层次的亲密关系。
3.发现甚至“创造”我们另一半的优点
这两个词是哈佛幸福课讲师TalBen Shahar提出来的,换句话说就是中国的“情人眼里出西施”。有心理学家做过研究,如果情侣对对方的评价还低于外人,也就是他们的朋友,家人对他们的评价,那意味着他们的感情不会怎么持久。而感情持久的情侣认为彼此远比实际上要好。
“我觉得你将来肯定是个贤妻良母。”
“我觉得你比玛丽莲露还漂亮呀。”
这种情况,不是甜言蜜语,而真实存在某些人的爱情里面。他们不仅会对伴侣的优点进行感知,而且还会“创造”伴侣的优点。而这一点,也是他们保持激情的一个小秘诀。
3.做个灵魂伴侣
莎士比亚说,爱情不是花荫下的甜言,不是桃花源中的蜜语,不是轻绵的眼泪,更不是死硬的强迫,爱情是建立在共同语言的基础上的。一段爱情,一段深层次亲密关系的持久,最重要的是来自彼此对双方精神追求的了解和支持。精神里的孤独才是真正的孤独。精神上的亲密,才是真正的亲密。
4.保持魅力
我们的爱情和婚姻为什么陷入平淡甚至苦涩,有些时候,是因为我们的外在的魅力随着岁月的逝去而流失。曼妙的身材,优雅的气质,幽默的性格,丰富的内涵,孩子般的好奇心和创造力,都会增加我们在爱情银行的存款。
5.好好说话
如果两个人形同陌路,没有任何感情可言,那么结束这段亲密关系,对彼此都是一个明智的选择。可如果心存爱恋而冲突不断,也许还有进步的空间。
有冲突怎么办呢?先意识到冲突是亲密关系的一部分,然后学会成长。很小的一件事情就会吓坏爱情,但同样很小的事情也会使爱情欢愉起来。
男女的思维是不同,但不一定男的思维都是一样的,同样,女的思维也不尽是一样的。但是有一点可以确定的是,我们都重视情感甚于逻辑。
当我们往死里分析的时候,也许能争出结果,但是,无论结果怎么样,对双方都是一种伤害,特别是当这个过程过于冷酷和粗暴的时候。这时候,我们已经从对的,走向错的。
我们容易迷失于逻辑的纷争中,却忘了跳出来看这个宏观的东西——我们对另一半的爱。
我们可以这么想,当我要求对方这么做的时候,是否是我的期望铺就了这条地狱之路?当我要求对方改变的时候,我自己需要改变什么?
当我们争论的时候,我们能把爱放在首位吗?
6.他需她要
《他需她要》是美国临床心理学家、著名婚姻顾问,威廉·哈里博士出版的一本书,他在几十年间帮助数千对夫妻化解婚姻矛盾,恢复了彼此间的关爱。
我们需要知道我们自己需要什么,也要了解伴侣需要什么。
威廉·哈里博士说:
(1)她在意似水柔情;
(2)他注重“性”福美满;
(3)她需要同他聊天——沟通交流;
(4)他需要与她同乐——娱乐伴侣;
(5)她需要他值得信任——真诚与坦率;
(6)他需要美丽的妻子——有吸引力的配偶;
(7)她需要富足惬意的生活——经济支撑;
(8)他需要安宁平静的生活——家务支持;
(9)她需要他当个好父亲——家庭责任;
(10)他需要她以夫为荣——仰慕之情。
当我们爱情或婚姻受到伤害的时候,我们不妨这样想:窗外依旧有蓝天。当我们拥有乐观主义的态度去看待问题的时候,才是爱情地久天长的开始。
也许,我们可以一生只爱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