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时候,因为孩子的一个小举动小行为,我们心烦意乱,甚至暴躁愤怒。这是孩子的错吗?是孩子的行为有问题吗?很多时候,孩子的同一行为,在我们心情好能量杯满满的时候,我们觉得可以接纳甚至欣然接受、一笑置之,觉得还蛮好玩;但当我们内心繁杂、身体疲惫时,我们变得易怒暴躁,深深觉得孩子不是好孩子、那么不听话不体谅人!真烦人!讨厌!没完没了!你扪心自问:真的是这样吗?
我们的早期经历、内在经验、内隐记忆等等干扰着我们,深刻控制着我们,使我们沉浸在自己的悬而未决上,这个时候我们容易把情绪转嫁到孩子身上,忽略孩子的感受,我们应付、走神,甚至大加指责,控诉孩子。我们正在以过去的经验为基础“被动回应”着孩子。
孩子,一个只能抬头才能看见我们愤怒的孩子,这个时候是莫名其妙、小心翼翼、迷茫无助地努力抬头观察你?还是怅然若失地低着头无助地“低头认罪”?不管是哪一种,都深深伤害了孩子,这是一个我们口口声声说我们非常爱着的孩子时常遭遇的场景……想到这里,你的心痛了吗?流血了吗?鼻子酸了吗?可是,心痛之后呢?会内疚自责…会忏悔…会下定决心再也不了…然后呢?是不是过一阵子又陷入循环?恶心循环中。
感觉不好就直接表达,不要应付,孩子是最好的观察者,但却不那么善于解释、这让孩子慢慢地丧失信心,这些让我们跟孩子正在慢慢疏远,这会对健康的亲子关系造成消极的影响。
我们要做的不只是控制自己的情绪,情绪无法强制控制,总有忍受不住火山爆发的那一天。我们要对自身行为和强烈情绪的反应根源深入了解,才能意识到自己面临的困境,把自己的“悬而未决”看明白了,修正了,才能更好的教育孩子、陪伴孩子。
很多人没有愿望,“我就这样了”、“我改不了了”…这种话听太多了!您对孩子负责了吗?您无证上岗,您自身千疮百孔,您不愿疗愈内在小孩,您不愿修正思维模式,您以一个小孩子的状态来抚育下一代,这合适吗?您的控制您的“不愿意进步”的行为给孩子以身作则带来的是什么榜样?
或者您有改变的欲望,但是您不行动,凭着您的“家族遗传”性格、您的直觉,盲人摸象般摸索着去育儿,多么可怕。这对孩子来说是一件多么恐惧的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