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林格的一部小说中,曾说过:“有人认为爱是性,是婚姻,是清晨六点的吻,是一堆孩子,也许真是这样的,莱斯特小姐。但你知道我怎么想吗?我觉得爱是想触碰又收回手。”
爱让人情不自禁的想要抚摸、拥抱、亲吻,可有些时候某些境况却只能让人克制、遗憾的收回手。
《沉静如海》中的男女主人公便是如此。
二战时期的法国海边小镇,父母双亡的钢琴老师雅安娜自幼和外公相依为命。
但是二人平静的生活却很快被打破。
冯.贝雷纳克上尉的德国部队征用了他们的家,并安排上尉住了进来。
对于这样一个不受欢迎的侵略者,雅安娜和外公如临大敌。他们虽然不能公然反抗,但却可以以沉默来保有最后一丝尊严。雅安娜坚持不和上尉交谈,同时也表示她绝不会再在他面前弹奏钢琴。
令雅安娜稍感意外的是,这位德军上尉并不如想象中那般狰狞邪恶。
相反,他住进来之后,总是彬彬有礼,礼貌绅士。为了不打搅祖孙俩宁静的生活,他尽量每天10点回家。就餐也是尽量在部队解决。他甚至提出如果走正门令他们不适,他可以走侧门。
除此以外,上尉还总是努力和他们祖孙俩说上一言半语。他一次又一次的主动挑起话题,但回应他的总是沉默。他并不灰心,主动谈起自己曾是个作曲家,也非常热爱法国文化,就像雅安娜热爱德国音乐一样。他的亲人也在战争中逝去了。若不是为了维护贵族家庭的传统荣誉,他也不会参军作战。
他说:“我很高兴,能见到一位有尊严的老人,还有一位默默无语的小姐。”
他说:“大海是宁静的,要学会倾听。”
渐渐地,祖孙二人已经习惯了上尉的自言自语。
当生活的细节开始改变,一个人在另一个生命中的痕迹也越来越深。
当他邀请瘸着脚走回家的雅安娜上车时,她还能固执倔强的同他划清界限。可是当她无意中看到上尉抱起跌倒的法国孩子时,她的心理防线开始渐渐松弛。
她开始有意无意的等着他回来。某天当祖父累了要去休息时,她甚至提议要为祖父弹琴,只是为了掩饰自己等待的心迹。
这世上,唯有爱与咳嗽藏不住。
她渐渐开始注重自己的打扮。圣诞节那天,她特意梳妆打扮了一番,穿上了用母亲旧衣改的小礼服。见他临时回来换衣服,甚至拒绝了和爷爷去教堂参加弥撒。
空留二人的客厅里,她背身坐在餐桌前,他坐在琴凳上,轻柔优美的弹奏着巴赫的曲子。
那是初次见面,她弹奏的那首曲子。
而此刻他弹出来,更像是开启心门的密码。
他知。她亦懂。
一曲终了,他立于她身后,抬起的手几乎要触到她白皙的脖颈。但最终,他还是放下收回了手。终究国家,责任,荣誉还是横亘在了爱情之间,令他们渴望却不可及。
上尉走后,雅安娜偷溜进他的房间,闻着围巾他的气息,偷看他的心,躺在他的床上直到睡着。少女怀春的心思让她几乎忘记了现实。最后直到汽车声响,她才遽然惊醒,仓促离开。
上尉回来后,见到地上散落的信件,嗅到空气中淡淡的脂粉气,他惊喜又不敢确定。隔天,他尾随她去海边。也许是想说,抑或是想听她说,但最终所拥有的还是沉默,一如既往的沉默。
时间如白驹过隙,德法之间的冲突愈演愈烈。直到那天夜里,雅安娜看见自己的同胞在上尉的车底安上了炸弹。
她惊恐万分,左右为难。她既不能背叛祖国,出卖同胞,可是她也不能眼睁睁看着心爱的他送死。
她蜷缩在大门口守了一夜。她没法通风报信,就只有守住这扇门。
早晨,他的朋友催促他上车,而他已经走到门口。危急之时,她立时三刻冲到钢琴旁,音符急切传出。上尉登时一愣,转身回到客厅。
这是她第一次给他弹琴,是他们的最爱巴赫。
一曲终了,炸弹未炸,她焦急挽留,唇语呢喃。起初,他疑惑着,直到门外汽车爆炸声传来,他才明了。
最后的告别来临,上尉要被调往前线。见他转身出门,坐进车里。她不顾一切冲了出去,泪流满面。
二人对视,却相顾无言。口虽不言,目光却无时无刻不在诉说。
她终于开口,道:“再见!”
那是俩人之间唯一一句对白。一切尽在不言中!
知乎曾经流行过的一句话是,喜欢是放肆,而爱是克制。
雅安娜和上尉之间的这番隐忍克制,就像是沉静的海面之下,实则暗流涌动。
这世上能打破国界的只有两种东西,一种是战争,另一种是爱情。
而被战争绑架之下的爱情,我们能做到的最好的,就是恪尽职守,沉静如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