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聊聊知行合一,我发现有些人很爱学习,但迟迟不见行动;还有一些人想到就去干,但干的糊里糊涂。
这两种人啊,都很难拿到结果。做没有结果的事,就是瞎折腾,我们要坚决反对。
知与行的问题,就是理论与实践的问题。
如果你马哲学的好,应该还记得理论与实践的关系,是辩证的关系,实践是理论的基础,理论反作用于实践。
那我们要先学理论,还是先实践呢?
我敢肯定80%的人会说,先学理论再实践,因为从小在学校的教育就是这样,先把课本上的理论知识学会后,再做作业,再去实践。
这已经固化到思维里,以至于我们要决定做一个事情时,第一反应是我不会呀,我要先学习,学会了再去做。
如果你是打工,倒也影响不大,老板会给你学习的时间;如果你是创业者,那就糟糕了,市场不会给你学习机会,等你学会了再去干,黄花菜都凉了。
理论与实践不是割裂开来的,知与行不是两件事,它们是不分彼此的一件事,即:知行合一。
我今天要讲的知行合一就是王阳明的知行合一。
知行合一,是互为一体的一件事
在王阳明的世界里,原本是没有知与行的说法,因为知与行本就是一件事,没必要单独拿出来说。
但是他的弟子搞不明白啊,老是纠结要先学会,再去做,还是先去做,再慢慢学。
于是王阳明就跟弟子说,你老是纠结知与行,是你的私欲(心魔)在作祟,知与行不是分开来的两件事。
如果你知道了,没有做到,说明你不是真的知道;如果你做到了,但是不知道,说明你不是真的做到。当你真正的知道了,必然也做到了;当你真正地做到了,自然也知道了,这就是知行合一。
这段话不太好理解吧,其实王阳明的弟子也听得云里雾里,于是王阳明接着举例子说:
一个人说他知道孝,那么他肯定是在孝敬父母了,如果他只是知道孝的知识,却没有去孝敬父母,那就不是真的知道孝。
一个人知道痛,那必然是他体会到了痛,而不是看到别人痛的姿态,听到别人说痛的感受,然后就说自己也知道痛是什么,那不是真的知道。
毛主席从王阳明这里得到启发,便说: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你就得变革梨子,亲口吃一吃。
由此可知,知与行就是一件事,知里有行,行里有知。
我们在事的时候,不要纠结是要先学会,再去做;还是先去做,再慢慢学。记住它们是一件事。
知行合一,就是边学边干,边干边学
我有个朋友,执行力超强,想到什么就去做什么,一件事情不会等到第二天。他不仅执行力强,而且胆识也大,别人担心害怕的事,他不怕。
他曾经跟我提过一些开公司的事,说有创业的想法,我觉得他根本没准备好,只是随口一说。
然而一个月后,我再次见到他时,他已经把公司开起来了,正在忙着地找产品。
什么?产品都还没定下来,就把公司开起来了,我很诧异。但也不好说泄气的话,只能竖其大拇指给他点赞。
又过了一个月,我再次见到他。他愁容满面,说产品还没搞定,而且很缺钱。我说你啥都没准备好怎么就去租房子开公司,他说创业才是翻身之路。
我理解他的想法,他是为了创业而去创业,可是自己还懵懵懂懂,就盲目去干,在干的过程中,又不会学习反省,折腾了几个月,还没搞明白到底为啥要去创业。
我还有一个朋友,应该说是一些朋友,他们天天抱怨上班累,上班苦,想要做自己的事。
每次说起创业,他们就激动得跟打了鸡血一样,说有一个好的想法,去干的话会很赚钱。
一个月后,他们早就忘了当初的豪言壮语。如果我问他们上次那个想法做的怎么样了?他们肯定会说,条件还不成熟,还在学习中,等把市场摸透了再干,成功能的概率会比较高。
几年下来,他们点子换了不少,创业知识也学了很多,说起话来滔滔不绝,可就是啥也没干成。
这两种人啊,你一定见过不少,都不是知行合一。
一种是啥也不懂,就盲目去干,用王阳明的话说,叫冥行妄作;另一种呢,一直在学习学习再学习,总想等到什么都学会了再去做,殊不知时机的重要性。
学习是没有尽头的,永远有学不完的知识,而且没有实践的学习,是学不到真东西的。本质的东西,深刻的东西,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发现。
毛主席本是一个拿笔杆子的文人,没上过军校,没学过军事理论,只是看过三国演义和孙子兵法,但面临当时的困境,他能不能说等我先学学打仗,再去指挥作战?
当然不能,毛主席认为,不会打仗可以学,但不能等学会了再去打,而是边打边学,边学边打。要边打边学,还是边学边打,那就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了。
边学边干,边干边学,这就是知行合一。
想做一件事情,就直接去做吧,不要等到学会了再去做,边做边学,边学边做。在做的过程中,根据反馈来修正行为,升华学习,学习的升华,又指导新的行动。
【我是范一田,所有的地方都叫范一田,感谢关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