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化书成课研习社已有半年多时间,看到课程内容设置和课程目标介绍,感觉走进这个课堂仿佛能让我大脑立即升级迭代。然而,结束课程后的体会是,这并不是一门轻松的课程。因为每一项内容都是需要自我建构,打破自我固有的知识和观念,重新搭建新的知识体系。袁老师每项教学目标的设置都让我们不得不全身心的投入才会有收获。
让我收获最大的5个知识点
1、化书中内容为课程框架
我们化书的目的是将自己理解或要拓展的内容和想要化的书中内容相融合,整合后的内容如何着手来化呢。我理解的是,需要先有课程框架,就像人的骨架一样,是一个基础和支撑。用思维导图的形式,将框架整理出来,这一步至关重要。框架包括课程导入,课程内容,课程结尾三部分。
2、用CSRP模型设计课程框架
明白了化书前必须得有框架,可是怎么将自己想化的内容用框架来呈现,有了这CSRP个模型会让我们设计框架时更有招式,这样的结果是帮助我们在后面的课程结构设计时更合理。
3、用5种逻辑来设计课程结构
5中逻辑结构里的对比结构对我来说是第一听到。对于产品类、沟通类、心灵类的知识,用对比式结构更容易呈现出强烈的区别,体现想要陈述内容的特点和优势。
4、四种类型的知识适合转化成学习活动
无论针对哪种类型的学员,学习活动会让课堂轻松,互动参与性更强,学员的体验感越强,收获也才越大。针对不同类型的知识,我们对应的活动类型也不同。这个内容教会我们课程呈现的技巧和方法。
5、GEEAT化书法
这个内容是在我们第二天进阶版的内容,,目前对我来说操作还有难度。学完后,我需要学会用GEEAT模型来指导我阅读思维模式的转变。我记得课堂上袁老师是让我们用这个工具去对照书中想要化的内容进行参照,整理出每个步骤下对应的内容。我认为只有从现在起在日常阅读中习惯用这个工具来指导自己思考,才能将它应用到今后的化书操作中。
印象深刻的3个知识点
1、用ASK 模型来检测课程结构是否已经化到最后一级
当我们在化课程结构时,对于是否已经化到最后一级拿捏不准。今后我在做课程框架时,可以利用ASK模型工具来检测自己是否已经将内容展开到了最后一步。
2、编写案例的5要素和6T法则
案例主要是服务于知识点和观点的。案例的编写内容一定要真实并能有强烈冲突和两者之间的对比性。但是我们如果只知道案例需要达到这样的效果还不够。因为我们必须做到案例具有真实性,和对受众学员是否能产生共鸣,逻辑是否能经得起推敲,是否能容易验证我们想要证明的观点,不容易现场产生质疑等特性。只有遵守案例的五要素和6T法则才能既保证培训效果又能现场引起学员的反思和激发学员的行动。
3、课程标题的三要素
课程结构和化书内容整理得再好,如果没有一个响亮的,有特色的课程主题,也不足以吸引听众的兴趣,所以课堂标题必须得包装。但是若只体现出授课对象和核心内容还远远不够,标题里还必须要能展现出课程的价值。
1个行动
激动不如行动。我给自己定的行动计划是每个月阅读两本相关的书籍,然后将其化成内容。用于工作中,向团队成员做分享和展示,让自己和团队共同成长。只有多练习才能学以致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