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楼下有一个早市,每天早上生意非常红火。我喜欢去早市买东西,更喜欢在买东西时观察自己。有一次,我在一个摊位买了2斤西红柿,付完钱后就拎着西红柿往家走。走着走着,就感觉手中的袋子一点点变轻,原来袋子坏了,西红柿一个一个从破口处滚出去,掉在地上,骨碌地到处都是。此时的我好尴尬啊,就像在大街上摔了一跤,首先考虑的不是疼不疼,而是有没有人看见。此时旁边的一个摊位的小贩,递给我了我一个塑料袋:“姑娘,赶紧装一下吧。”我真的很感动,然后我就在他那买了一些柿饼。
夏天早市的水果比较多,精明的小贩经常会打开一个水果,一旦有人询问,就让他/她先品尝一下,然后再决定买不买。如果卖的是枣啊、杏啊这样的水果,摊主更会大方让大家随便尝,随便吃,不给钱也没关系。每次遇到这种情况,我都会品尝,逢尝必买。就算是不太合我的口味,但是因为我尝了一小块,每当我心里有不买这种想法时,心里就会涌出一种痛苦、为难的情绪,仿佛欠了别人什么似的。为了弥补这种亏欠感,还是买点他的东西吧。
这样的事情发生过很多次,结果可想而知,买回来的东西也许并不是自己想要的,我之前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当我读了《影响力1》第二章的时候,终于找到了答案。
第二章讲了一个原理,就是互惠原理。互惠原理告诉我们:我们应该尽量以相同的方式报答他人为我们做的一切。简单的说,当别人给予我们东西或者帮助时,我们应该予以回报。互惠是人类普遍认同的真理,几乎遍布整个社会交换形式当中。而我们之所以是人类,要完全归功于互惠系统。也是因为有了互惠,才会产生社会分工,使人们互相依赖。
互惠的威力
咱们再讲一个事儿。我相信大家都有几个好朋友。好朋友之间就会有聚会,张三今天攒了一个局,请大家吃烧烤,明儿李四请大家泡温泉,此时作为朋友的你,就会有这样的想法,一定要找个机会请大家吃一顿,不然就会觉得自己背了感情债,也会怕他人说你“不讲究”。你看出来了吧,道德上的压力、情感上的负债,就会让你产生回报的想法,做出回报的举动。
上面的事儿是发生在朋友之间,如果两个人不认识呢?超市酸奶冰柜前面的“免费品尝”,当促销的小姐姐给你第一杯免费品尝的酸奶,然后再询问你味道怎么样,顺便说一下这个酸奶比其他同类型的酸奶有哪些好处,最后问你是否要买一盒。我相信大多数人会买。
更有甚者,心理学家还做了实验,在互惠的过程中,甲不喜欢乙,同样甲给予乙一些东西,乙同样也会回报甲。
而且你会看到,付出与回报是不等的,回报往往要比付出的多。比如,试吃了一口苹果,然后买了两斤甚至更多。
这就是互惠的威力。
相互退让也是一种互惠
经常购物的朋友告诉我这样砍价:先看看商品的质量,有一个心理价位。第一轮,以商品价格除以2的价位砍价,对方还价。第二轮,把价格提高一点,此时对方就会让你再少添一点钱,一般这个时候就能达到你的心理价位。此时你可以装作很为难的样子说:“好吧,就这个价吧,大家都不容易,给你开个张。”于是成交。
看到了吗?这就是拒绝——退让策略,也是互惠原理的应用。先提出一个对方不可能答应的请求,对方拒绝后,再退让一步,提出一个比先前低一点的请求,此时对方一般来说都会答应。之前的互惠中的“惠”是一顿饭,礼物或者其他,而在这里,就是退让,或者是部分妥协。人敬我,我自然得敬人。所以当对方对让一步,我不能不退。“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分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张家退墙三尺,吴家再退三尺,这就是“六尺巷”的由来。
如何保护自己?
互惠机制是人类社会的进步,对社会的发展有积极的意义。但如果不当使用,受惠的一方就会变成被胁迫者。所以,该如何让自己不被胁迫呢?有一个比较好的方法就是看当初的 恩惠是不是你想要的,如果是,那就接受它,并且意识到我们有责任在以后回报他。这才会进入到公平的偿还。如果当初的好处是一个陷阱,那最初跟我们打交道的就不是一个施恩者,而是一个投机者,或者是一个牟利者,那我们就要对此情况做出反应。互惠原理强调的是以恩报恩,但并没有说诡计也要用恩惠来报答。
当他人对我们帮助时,我们应该有感恩的心去回报。当别人给我们好处时,我们应该保持觉察,真的需要这些东西吗?如果需要,我可以买,而不是白拿。因为世界上看似不要钱的东西,上帝都暗中标好了价格。